解放軍沒有消滅或是削弱一定程度的台灣陸軍防禦力量,光期待海空軍就可以達成平安登陸,完全是幻想。而要能夠精準有效的打擊進入陣地的台灣陸軍,必須要奪得制空權,可以安心渡海就要保證制海能力。
E

3. 削弱台灣陸海空防禦,登陸解放軍才有保障

既然強行登陸風險高到不可行,就只剩下乖乖打掉台灣的防禦網。依照目前的情況,想要奪得制空權,單純依靠空軍與航母,坦白說做不到,或者說可能性太低。

這在前面幾篇,提到航母跟戰機作戰問題時有大概提過,想要靠數量的暴力淹沒台灣空防,在現代戰爭中也是不大可能,等級太低的戰機只能消耗台灣飛彈,連擾亂效果都沒有,無人機受限於無線技術與地球曲率,頂多打外島而不是本島。

這代表中國的制空權奪取流程,大致上是要如下圖:

紅色爆炸圖樣是指進入台灣海空軍攻擊範圍,沒有道理都要打仗了,國軍會眼睜睜看著解放軍路過。

想要攻下台灣涵蓋範圍與數量非常多的防空網,就不可能僅用空軍,不使用海軍作為側攻,因為單單使用空軍,會有攻擊路線的問題,講白話一點就是,解放軍不會把飛機直線飛過來,最短航程不是戰鬥航程,實際的作戰半徑會比帳面上的短,不大懂的請看下圖,更細節的去問空軍願意告訴你的人。

除非是隱形轟炸機,才會歪曲但整體直線的飛到敵軍上空。要奪取制空權,現代戰機要考慮飛彈的射擊角度,以及自己迴避的戰術空間,反正不會是直線就是。台灣又是一個海島,解放軍的空軍基地在怎樣都在200公里以外,起飛後要整隊然後依照目標出發,大體上是要繞一個弧飛行,至少進入台灣防守範圍前就不能直飛了。

而很可惜的是,台灣的防空範圍基本上涵蓋全部台灣海峽,空軍要躲到中國雷達偵測範圍以外的偏東邊並不難,防守方要降落加油的時間一定比攻擊方少。

這結論就是,單純使用空軍,台灣可以預測到幾乎所有的攻擊路線,想要增加台灣空防的壓力,就得要併用海軍,把台灣的對外防禦能量打散到周邊。只要有一支艦隊可能出現在東沙到巴士海峽海域,就等同我方空軍要把那邊當作危險空域,或是增加一個攻擊目標,航母到太平洋也是一樣的意思。

E

本質上是要增壓,不是航母去了太平洋,台灣東部就失守。而中國的航母航程大概不到10天,要油彈補給艦隨行才可以延長,但這意義實在不大,前篇說過中國航母的帳面上戰機,最大就是60架,依照作戰半徑跟可攜帶彈藥考量整體重量,中國只有兩個點可以選擇。

一個是進入美軍嘉手納基地的攻擊範圍,在台灣的東方海面上,距離較短,不攜帶補給艦可以多個1天。或者是繞道菲律賓東北方海域,距離略長但整體風險降低,但作戰半徑又會少一些。不管在哪裡,艦載機的數量就是那麼多,而且從攻擊方向可以猜出航艦現在的大致位置,如果國軍擊落的艦載機數量夠多,航母就是高價值又低風險的目標。

黃圈是台灣反艦飛彈射程

台灣如何解決這個空防增壓問題?就是台灣長年發展的對艦與對空飛彈系列,理由非常好懂,你的射程變得更遠一點,解放軍的海空軍實際上可以活動的範圍,以及攻擊角度的選擇就更少。美國軍情單位逼台灣買魚叉,其實著眼點是在預防萬一,萬一美國換總統後來個默許中國航母通過,空射型魚叉可以解決大半的問題。

以解放軍的立場來看,艦隊空防範圍就那麼大,能夠對抗台灣可在空防外攻擊的對艦機隊,只有艦載機的保護,損失過大形同整支艦隊進入被殲滅的境界,怎樣都不可能60架艦載機傾巢而出,最少要保有一半的護航能力,不然連返航整備都做不到。

換言之,航母的增壓時間就是那5日,延長最多到10日,再不返港就會出大問題,一般艦隊製造的壓力,也是要面對整補困境。這都是建立在台灣艦隊沒有出港的前提下,如果台灣海軍艦隊出航,狀況就會完全不一樣。

哪裡不一樣?台灣海軍是有長程對艦飛彈的,而且紀德艦的防空能力不差,出海後進入太平洋海域,解放軍有夠遠的基地,可以探測到這支艦隊嗎?實際上就是沒有,西太平洋國家幾乎都是台灣潛在的軍事盟友,菲律賓就不說了,美日會出賣這個情報給中國?不要鬧了,台灣海軍實際上就跟美第七艦隊分遣隊差不多,砸自己腳喔。

這代表的意思很簡單,中國想要發動對台登陸前的海空作戰,會受限自己欠缺大海的監控能力,而吃極大的虧。進入太平洋的艦隊,僅能依靠自己的艦隊偵蒐能力,或是中國國造的預警機,但數量少性能也普普,自己都不會過度期待。

很多人會覺得筆者是不是看不起解放軍?並不是,因為台灣有陸地支援,預警機的使用條件相對寬鬆,而且可以在陸空防禦下進行一定距離外的監控,實際上就是把對太平洋的偵查範圍擴大。但解放軍要在航母上使用預警機,數量就是那一兩架,掉了就是沒有了,即便發現台灣艦隊出現在航母一定的距離外,艦載機全軍出動,有辦法摧毀掉我們的海軍嗎?

坦白說沒有,對艦攻擊機的數量不夠多是一點,更大的問題是把攻擊能量耗費在台灣艦隊上,就失去威脅台灣東部的能力,即便有效打擊,也不可能損失極微,後面就得要立刻返航,路程一樣要面對進入戰爭狀態的台灣周邊,而且是幾乎無損的本島空防能量。

不要把大海當成陸地,到處都有基地台,設想你是一個解放軍海軍艦長,通訊緘默下,除了要擔心不知道在哪裡的台灣艦隊,還有確定會來找你的台灣空軍,以及不確定會不會找你麻煩的美國第七艦隊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然後最近的本國港口在1,000公里外,出了什麼事回家至少要2天,其中有1天將會進入台灣本島的攻擊範圍。

很輕鬆的出海郊遊,是不是?

4. 中國打擊台灣空防的能量不足

所以講那麼多,不先削弱一定程度的台灣海空力量,要正規的發起聯合作戰,逐步奪下台灣的制海制空權,依照不同的兵棋或是軍推,這個逐步奪下的時間,大概都超過3個月以上,多的是超過半年。3個月,台灣後備全部都整備好了,等到開始對台進行登陸前的對地攻擊,需要攻擊的台灣部隊數量會從15萬擴增到60萬以上。

你有事嗎?清醒點。

故解放軍要搶時間,就得要使用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並以最大速度從臨戰動員進入到前述的侵略攻擊,但時間難以掌握。怎麼說時間難以掌握?

  • a. 中國開始進行登陸部隊的動員集結,台灣也會開始動員,登陸戰無法取得數量優勢。
  • b. 中國將作戰艦隊整備,並做好出航準備,數量明顯超過演習跟一般任務需求,台灣艦隊也會做好相對應的出航準備,到時候彈道飛彈只能攻擊港口,對短期艦隊決戰的艦隊本體無傷。
  • c. 不預先整備,僅僅調度空軍,將對台可用現代化戰機轉調到可發起攻擊的機場,還得要準備足夠的油料跟彈藥,台灣空軍也會做好作戰動員,空軍全部會就定位,日前演習做過的戰備跑道起降,相關部隊都會動作。

換句話講,只要中國開始動員超過一定程度,具備突襲危險性數量的部隊,台灣就會動作了,你沒有感覺過,那是因為這幾年,中國從未準備真正要渡海總攻擊過,最多是打外島的程度,而且在你沒注意的情況下,國軍都準備好到解放軍放棄了。

不管怎麼算,中國要達到渡海登陸,徹底奪下台灣的作戰能力,僅剩下彈道飛彈的海量攻擊,期望可以儘量削弱台灣空防能量,好讓空軍可以執行對地打擊的任務,使得台灣陸軍喪失組織性的抵抗能力,才能保證登陸部隊上岸後,還有可以推進的能力。

這表示彈道飛彈或是巡弋飛彈,要打擊的目標分為三大類:

  • a. 軍事目標
  • b. 電廠與變電所
  • c. 重要橋樑與道路

軍事目標就不用提,第一波目標就是空軍的機場與油庫,還有防空飛彈的基地。其次是防砲與重要的政府機關,儘量癱瘓組織性功能,並讓接著搶制空權的戰機,可在最小抵抗下,護衛攻擊機進行精準打擊。

但這個軍事目標的範圍很大,依照現狀防空部隊的數量,以及單兵可攜帶的對空能力,全部消滅是不可能的。中國所有的彈道飛彈,假設全部丟到台灣頭上,目前也做不到全數殲滅。理由很簡單,CEP跟威力不夠,以及飛彈升空後,台灣偵測到飛彈來襲,空軍就會緊急起飛,只要分散的夠多,彈道飛彈對於消滅空軍的能力就不足。

E

只要空軍升空迎敵的數量還夠,解放軍就不可能出動太多的對地攻擊機,空優戰機受限航程,必須要台灣守軍好幾倍的數量,才能保持連續不斷的優勢。

但這又回到另一個問題,如果彈道飛彈對地面部隊的打擊不夠,解放軍可以輕易地搶到空優嗎?顯然是不行。而且陸軍防空武器也可以選擇不打下戰鬥機,挑選明顯要近地打擊的攻擊機下手,這是速度與價值的挑選。

為何這兩年軍談後,筆者都會聽到不同軍種的碎碎念,其實大家想的都一樣,三軍都保有對空攻擊的能力,就是分散彈道飛彈的打擊對象,中國沒那麼多飛彈可用。打機場還可以這樣說,退一步說用子母彈,讓跑道癱瘓半天,但已經把防空車開到有地形跟鋼筋水泥掩護的陣地,彈道飛彈要擊中的機率就很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