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惋惜還是命運,台灣漫畫家闖出的創作路

電影英文名:Chen Uen

「台灣漫畫」一直以來是一個台灣ACG圈三番五次就會拿出來討論的問題,何為台灣漫畫?台灣漫畫的市場在哪裡?現在台灣年輕一代還看台灣漫畫嗎?而當中輕一輩的人看著日本傳統漫畫、韓國網路漫畫與美國漫改電影時,台灣唯一的漫畫高峰市場就僅剩下同人誌展售會。

紀錄片《千年一問》是一部以台灣漫畫家鄭問的始末為主的紀錄電影,鄭問以處女作《戰士黑豹》進入漫畫圈在時報連載,後被引薦到日本講談社、香港玉皇朝集團等地方繪製漫畫,也於中國遊戲公司擔任網路遊戲美術總監,最終享年58歲。



鄭問是誰?在2018年時看見一位台灣漫畫家的作品上於故宮博物院展覽,不僅許多不知道台灣漫畫的一般大眾有疑問,甚至也有許多從過去就不關心台灣漫畫的藝文家感覺不妥,而漫畫創作長久以來在台灣被視為一種不入流的藝文工作已經在老一輩眼中根深蒂固,在他們還將其視為幼稚、不務正業的東西時。

一位台灣漫畫家走進故宮,對他們來講是多麼驚訝的事情,而漫畫圈對於鄭問這位前輩可以將畫作搬進這展現中華歷史一角之地,其實多認為實至名歸,因為鄭問的確有著許多台灣漫畫家少見的成就。



《千年一問》紀錄片其實拍攝起來不算完美,從觀影整體看得出它試圖在中規中矩中試圖把影片拍得活潑有趣,而用了許多動畫、過往的照片笑料和歌曲去詮釋,但在串聯和剪輯上非常突兀,尤其是幾次音樂淡入淡出的違和感應該是要修正的。

不過撇開影片技術問題,在內容上必須讚揚《千年一問》並未把鄭問塑造成一個完人,雖然我覺得幾個訪談的對象很想將他視為天才,鄭問有他在台灣漫畫圈內無可取代是無庸置疑,但如視他為完人我想這反而是過於偏執。



這部電影與當時2018年《千年一問:故宮鄭問大展》所展示的影片不同,以傳記為主,在展覽時則於展示他繪圖技巧的再現紀錄。故我認為《千年一問》是很值得台灣創作者去了解的一環,因為電影敘述了許多很不錯的觀點。而以下我想延伸討論一下電影內給我的啟發或之外的想法:

1. 鄭問的漫畫畫風與中華民國美學

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出鄭問在繪畫中有著超高超的技巧,我想鄭問有許多作畫風格受於他的經歷,小時候看《諸葛四郎》漫畫,又有復興美工過去完整的西方繪圖教育而讓他有著很完整的中華美學。雖然現在許多人將中華民國美學用於負面和醜的一詞,但我認為中華民國美學其實廣義來說是指於過去中華民國政權強勢的政治教育下的美術涵養,涵蓋了學習西方美感保留中國風的風情,這其實才是中華民國美學的定義。而鄭問在某些方面他漫畫美感的確來至於此。



2. 鄭問的政治認同與台灣敘述

透過電影中可以看見鄭問訪談中幾乎是使用台灣人,在裡面許多訪談鏡頭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政治,雖然並未當面談起,但整體而言鄭問雖然創作一項讓人感覺很中國,但他自我認同還是於自己是台灣出生的人。這其實也是現在很值得討論在台創作的一環,一位在台灣的創作者創作中國故事,這個作品的本質是中國還是台灣?又再進一步這是不是具備台灣價值?這在台灣這族群多元的島嶼上,我認為無論是鄭問或是台灣創作者都面臨到的一個外在對於作品的看法與質疑。


3. 鄭問創作中的優勢與劣處

《千年一問》中帶出了許多鄭問經典漫畫之處,無論是多種美材和構圖讓中、港、台驚艷,甚至年漫畫大國日本都受邀他到此連仔漫畫。但同時也點出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創作的「劇情與鋪陳」其實並非鄭問擅長的地方。講談社編輯就有敘述觀於鄭問適合繪製短篇漫畫與日本漫畫家說起在日式漫畫的結構往往有營造期待感,但是鄭問的漫畫雖然畫面讓人驚豔,但其華麗度更像插畫作品。而當每一格的細緻度和華麗感都一模一樣,這樣下來的美其實是視覺疲乏的。在實際看過鄭問漫畫也的確有著很精緻與畫面的震撼,但在劇情與鋪陳上的確是劣於他的畫技和分鏡安排。



紀錄電影《千年一問》並不是造神,而是記錄一個台灣漫畫家如此熱愛漫畫與創作,鄭問有許多關於他的問題,例如在主題上歷史與中式背景的故事佔據他大部分的漫畫風格中,少數有像他最初的科幻創作《戰士黑豹》和在日本時的奇幻創作《深邃美麗的亞細亞》。

甚至他無法去精準的在藝術性與商業性去拿捏比重,這也以台灣沒有完整的漫畫編輯制度有關,導致高水平的畫技得不到讀者的共鳴,在遊戲創作上也有著相同的概念。



我認為在電影中看見即便在以分工合作的香港漫畫團隊中,鄭問還是比較適合日式的漫畫工作模式,畢竟他的創作個人特色太過出眾,要不日本漫畫家協會也不會將「優秀賞」頒發給少數的外國人。只能說鄭問用他喜歡漫畫與繪圖的心帶給了我們台灣漫畫的可能性。

但在如今「台灣價值」和「中國好棒」的台灣漫畫圈沒有其二的選擇上,是否鄭問成為台灣唯一?這到底對台灣是好或差,幾十年的台灣漫畫圈依舊有著鄭問前輩當時所留下的老問題。千年一問,怕的是台灣漫畫等不到下一個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