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守護者》(Mr. Jones):歷史會為我們作證嗎?
觀看近期上映的《新聞守護者》的時候,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香港的情景,既心痛主角 Gareth Jones 的純粹與執拗,又厭惡極權的虛偽與殘暴,更痛恨在位者的無能與附庸,百般滋味在心頭。
《新聞守護者》(Mr. Jones)
《新聞守護者》發生在20、30年代的蘇聯,成為蘇聯及共產主義最高領袖的史太林野心勃勃,誓以激進的經濟和社會改革維護共產主義理想。他推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摒棄小農戶個別生產、自給自足的模式,而把農業集體化、機械化。據蘇聯提供的數字顯示,農產量明顯大幅增長,蘇聯幹部的生活也變得優渥。一時間,蘇聯的共產主義模式令人稱羨,叫許多痛恨資本主義欺壓的知識分子為之嚮往。
事實又是否如此?對蘇共有認識,且對謊言、反常識敏感的人,很難察覺不到犯駁之處。Gareth 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富有才華,是劍橋大學的一級榮譽畢業生,除母語威爾斯語及英語外,精通俄語、德語及法語,年紀輕輕就當上英國戰時首相 David Lloyd George 的外交顧問。他也真誠而勇敢,三度造訪蘇聯,撰文公開五年計劃的沉重後果。
五年計劃有甚麼沉重後果?五年計劃實施下,蘇共肆意拘捕烏克蘭農民及知識分子,羅織罪名、扣上「富農」階層的帽子,把擁有豐饒自然資源的烏克蘭變成人間煉獄,令數以百萬計的烏克蘭人活活餓死。「有些人自以為可以逆天而行,取代自然法則」,結果卻如此悲慘。人命在蘇共眼中不值一提,正如電影裡的共產黨幹部所說,殺人可以解決貧窮和資源問題。
Gareth 看到烏克蘭人的哭喊,不顧政治打壓與自身安危,堅持為烏克蘭人發聲。他變成極權的眼中釘,受盡抹黑中傷,連母國族人都嘲笑他。相反,為極權背書而榮獲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記者 Duranty,則享盡榮華富貴,形成極大對比。
Gareth 的純粹真誠與擇善固執,每每讓我聯想到聰明卻缺乏狡智、被迫早早踏上戰場的香港兒女。不禁想到,不顧安危地追求真相與公義,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Duranty 由受人尊重的記者變為極權幫兇,掩蓋烏克蘭大飢荒的真相,固然是卑鄙無恥之人。但在電影中,Duranty 曾幫助 Gareth 避過蘇共的懲罰,使 Gareth 得以順利回國及發表飢荒的報導。(注:暫時找不到相關資料證明,可能是電影杜撰的橋段)要是有人像 Duranty 一樣,狡黠卻不失對同行的同情,有能力借用權勢幫助真誠的人,會不會帶來一些轉機?要是 Gareth 既擁有善良,也擁有狡智,會不會改變他的命運?這些想像或許不太恰當,未必符合大眾對社會改革者的期望,可我還是禁不住想,希望善良的人可以活下來。
有些傷感的是,中文片名的「新聞」守護者,似乎暗示着 Gareth 只能守護到一時的新聞,而非雋永的真相。Gareth 後來被禁止踏足蘇聯,卻在滿洲國採訪期間被蘇共綁架及誅殺。而當蘇聯再次開放國境,烏克蘭大飢荒的情況已經改善,Gareth 的見證頓時變成片面之詞。「數百萬烏克蘭人挨餓致死的命運成為一個有爭議的政治化問題,並持續了數十年。」儘管不斷有人要求取消極權吹奏者 Duranty 的普立茲獎,始終未能成功。Gareth 與他努力捍衛的真相,就好像隱沒在時間的漩渦裡,不為人知。
不過,儘管電影未必完全忠於 Gareth 的事蹟,可沒有這部電影,我就不會認識到曾經以生命捍衛真相的 Gareth Jones,也不會知道烏克蘭曾經有過慘無人道的大飢荒。Gareth 是新聞還是真相的守護者,仍在經歷時間的洗禮和驗證,至少對我來說,他與他的後人、同路人守住了真相。
Mr. Jones 是一個人,也不只是一個人。如 Gareth 般聰明與勇敢的人可能萬中無一,可沒有相信和支持他的人,他艱苦守住的真相也不會流傳下來。就好似我們的處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我們不必執意把 Mr. Jones 當成追隨目標或道德模範,不必誤會只有富有洞見的精英或聚光燈下的公眾人物,才能發掘真相、捍衛公義。每個人都有能夠發揮的空間,即使無力踏出一步,至少可以守護自己,拒絕落井下石,不讓自己變成醜惡的幫兇。
但願時間站在我們的一方,但願我們在時間的洪流裡屹立不倒。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寫作,可以給我一些讚賞,謝謝!你的讚賞對創作者來說是很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