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艾蜜莉在巴黎》有感,在越南如何分辨中國人、台灣人、日本人、韓國人?
把最近討論度頗高的《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看完後,想起城市學文章中寫到的一段話:「劇中有一幕,女主角剛開門就踩到狗大便,倒是反映了許多美國人對巴黎的刻板印象。像那個流傳已久的笑話:『在巴黎怎麼分辨誰是美國人?答案是,會撿自家狗屎的那位。』」
反觀亞洲臉孔,當大家都不發一語,我們在越南要如何分辨中國人、台灣人、日本人、韓國人呢?
圖片取自攝影師:Krizjohn Rosales,連結:Pexels
截至2018年的越南官方出入境管理局統計資料中,出入境人數占大宗的國家分別是:韓國、中國、台灣、日本、美國、俄羅斯人。以擁有暫住證的總外籍人士人口來說,韓國居首、台灣其次、第三名是日本、中國緊接在後。(*2019-2020資料未公布)。
對非華語母語人士來說,他們見到華人臉孔的國籍辨識能力都是零。台灣人、中國人、新加坡人跟馬來西亞華人,對越南人來說也都無從區別起。以下分享幾個我們比較容易辨別的特徵:
1.臉部特徵&膚色
以膚色來說,個人覺得由白到黑的順序大概是:韓國→日本→中國→台灣。
以臉部特徵來說,這裡引用髮型師盧志遠的說法:「日本人偏犬臉,韓國人偏貓/鹿臉。」日本人有蛋形輪廓,韓國人的下巴較突出。
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臉形差異不大,都是偏圓、大。不過有一個黃金原則可以供大家參考:「看到戴眼鏡的先猜是不是台灣人」。近視率高的中國年輕世代目前在越南還是比較少見,反觀90後的台灣年輕人在這裡已經漸漸多了。
2.服裝
日系與韓系風格應該就不用說了,很容易區別。
台灣人與中國人的日常服裝區別上,以女性來說,台灣女性大多比較注重舒適、偏好休閒感和褲裝;中國女性則是會加入很多女性元素、穿裙裝的機率較高,要在她們身上看到中性打扮簡直是不可能。
像暑假期間,我中國同事的老婆小孩都會過來度假,明明一整天都沒外出,卻每天都穿連身裙。
3.化妝
以妝感來說,由妝感重到輕的順序大約是:中國→韓國→日本→台灣。
在中日韓女孩的觀念裡,不上全妝經常會連結到禮節疏忽。台灣女孩一貫休閒作風,在非正式、隆重的場合,一般僅以底妝淡妝為主。
其實各國人士的生活圈與生活習慣都不盡相同。一樣是在工廠工作,台灣人跟中國人大多住在工廠宿舍,下樓即上班。日本人和韓國人則是每天在胡志明市公寓跟工廠兩地之間通勤。
由於日韓企業強調在地化,在胡志明市不乏看到他們攜家帶眷的出現。台灣人比較偏好三兩好友的小隊行動,散佈範圍廣泛。中國人則是習慣大團體行動,前往的地方相對單一(不是中餐館就是中國好朋友的家裡或公司)。
在這四種越南最常見的亞洲國家當中,以台灣與中國人最容易被誤認。因為語種相同,也多有在台籍中籍在同公司任職的狀況。由於中越的衝突歷來繁多,其實我們寧可被認成日本人、韓國人,也不想掃到颱風尾。出於類似的理由,一位朋友的小孩去上以英文為主的國際小學校,即使是遇到中國小孩也會使用英文,由此可見一斑。
在固有的國際形象裡,被當日本人表示你很有禮貌,被當韓國人表示你外表亮麗,如果被認出是台灣人,那就表示你特別友善。台灣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島國,但是出走國際的人數也不少,期望每個人都可以把台灣良善的精神散佈出去,那就是最好的國民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