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搬家這回事...
台日租房條件的不同,讓我在離家多年之後,真正打造出有歸屬感的「家」
從高中畢業離開家鄉到異地求學、工作,前前後後10年也搬過4~5次家,在台北大部分人未婚時的租房要求不外乎是雅房或者套房、有沒有含水電、含了哪些家具等。廚房在很多時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
但是這一切在我決定搬到日本之後,完全的被顛覆。
這邊就先不討論含家具、SHAREHOUSE、低於正常市價類型的出租物件,畢竟在日本是非主流。首先,日本人不太流行與別人合租(情侶同居不在討論範圍)、大部分房屋都是「空屋」,沒有任何家具(可能有衛浴燈具與冷氣)。我由於過去工作關係,其實一直很想打造自己的空間,而不想再忍受房東可怕的家具審美,所以毅然決然的選擇一般日本人會找的空屋物件,但是有附冷氣。
兜兜轉轉的在東京4年我搬了3次家,今年搬的地方是從離家之後第一次有「家」的感覺的空間,也是對過去幾年累積的回憶做一個紀念性的整理,林林總總決定記錄下來。
搬家在日本是一個大工程,當你的家當不是只有書、電腦跟衣服時,搬家公司是一個必須的選擇,我兩次都用同一間搬家公司,而在搬家公司人員工作的過程中,再次感受到他們對工作的專業與認真。
行李上車與下車後車廂內部
從左右兩張對比照不得不說,就算是搬家工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整理的井井有條,這樣的費用依照淡旺季及距離不同,約在日幣3~5萬之間不等。我每次都真的非常佩服他們而認真的配合問券調查並帶上一些運動飲料及水當做慰勞。(大型家具內容包含:床墊、冰箱、洗衣機、書櫃、腳踏車、電視、大音箱等,還會提供大型家具的簡單安裝)
這是剛搬進來的狀態
由於在日本空房是主流,不得不說與家具家飾等生活用品的選擇性既多且廣。而眾所周知外食成本高昂,在家自炊是常態,所以基本上房子再小都有廚房。曾經在台北旁邊就是夜市,留下就有自助餐的好日子就不敢再想,反倒是多了許多基本生活能力。連帶的,日本調理家電、食器的多樣化,又是令一個燒錢的坑。
廚房一角
在台灣,除非是自行創業開店,電器用品似乎較少人會選擇二手。但是在日本,可能大家對資源的觀念還有使用物品上的好習慣,二手市場非常的蓬勃,物美價廉到對當初剛搬來日本,需面對的龐大開銷的我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我用了非常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了幾乎是全新的冰箱、微波爐與電視。(主要經由這個網站:激安学生リサイクルショップ)
而由於受到過去共事的日本前輩影響(參考文章:戀物萬歲!東京創意人高島大輔打造,家的品味物件遊樂場),跟著他逛了許許多多日本的古董市場、古物家具店、民族風小店,看了一個又一個的展覽,而能夠把每天生活接觸到的東西,慢慢一件一件搬回家,一點一點度上自己的溫度。
前輩曾經說過:「去看、去買、去佈置,你才能知道什麼是更適合的」
就這樣,我也產開了征戰大小古董市集的旅程。以前很喜歡的「靖國神社青空古董市」後來沒有了,現在比較推薦「富岡八幡宮骨董市」以及「護国寺骨董市」。東京本身很有名的「蚤之市」是相對來說價格比較高,風格比較大眾的選擇。
東京古董市集
在日本,雖然生活成本高台灣不少,但卻讓我第一次好好的「過生活」,無論你想追求什麼風格、有多少預算,都可以慢慢在這一塊土地挖掘到適合自己的樣子。幾乎所有住宅區都有的百元商店,商品的CP值也不得不令人懷疑廠商真的有營利?
而除了沒有生命的用品,另一個我在台灣租房時沒有嘗試過的就是植物。而在日本的家飾店幾乎都會有一個角落是留給植物的,確實做一點功課就能夠找到不需要花費太多心力養活的觀葉類植物。日本因為天氣原因,蚊蟲相較台灣少,植物基本上都可以養在室內,不會只有仙人掌的選擇。
有好幾盆已經養了好幾年
而最近整理終於到了一個段落。
隔間是2DK(兩房/D:餐廳/K:廚房),另外一間房間是塌塌米當做臥室,衛浴乾濕分離、廁所獨立。
友人來訪時早餐的風景
在日本的生活環境,自然而然人們會關心自己的衣著、使用的物品、藝術、音樂,也許這個國家的人們對政治冷感(美國總統大選在我自己身邊的日本人討論度相較來說真的不高)、職場壓力大,但不可否認的他們轉而對自我的要求與審美是令人佩服及感到舒適的。
我不會說日本是一個只適合旅遊的國家,因為在這裡能夠找到更多生活的美及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