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伙走台步:疼入心肝的24堂台語課
如果國家語言法想要試圖彌補曾經的全面國語所造成的傷害,那麼這一本書就是說明了在這之前,曾經有一群名人也是因為各個理由用他們最熟悉的方式守護台語的故事。
台語的創作、表演等形式,曾經一度被視為不入流,並且刻意的和負向的懲罰、社會中低甚至犯罪的人連結,使得這個世代面臨了語言的斷層。不會寫、不會講甚至聽不懂。書中除了每一個故事中都約略有提到這一段歷史他們的經驗之外,也透過他們的表現,來闡明台語的音調和情緒豐沛的那一面。
寫作的框架是先有一段採訪、採訪團隊的幕後觀察和一個小小的台語資訊欄,小故事不會太嚴肅,而是透過每一個故事,說明他們分別從哪個角度發現台語的每,和他們正在做、努力留存以傳遞台語的小事。
語言乘載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經驗和他們想要表述的情感。在國語找不到的認同和自在,都在台語的使用中實現。全球在地化的社會中,只有說自己的故事才迷人,也只有用自己的母語才能說得動人而別具特色。
儘管他們都在各個面向有值得說嘴的表現,但回到這個語言的訪談中,流露的卻是一種擔心這語言慢慢消逝的恐懼。外在的成就不能讓這些故事的主角找到心靈的故鄉,反而在不斷努力推廣的當中,回到最安適的舒適圈中。甚至,許多人也認為能有這番表現,也都是得力於透過這個語言可以不受限制的發揮。
台派的共識是希望這塊土地更好,他們也講華語、也接觸這土地上不講台語的人,只是不希望獨霸,也希望意識形態以外,能再找到一個溝通的空間,讓語言成為媒介而不是隔閡的開端。
他們忙得沒有空分藍綠、搞統獨,但愛這土地的心,卻一點也不少。用自己的方式愛臺灣,或許比貼別人標籤要來得有意義,也忙得愉快、有價值吧!
推薦給想知道台語哪裡好的朋友,這本書給足了理由。也推薦給想認識台語推廣的朋友,這些小故事能提供一些動力讓你也想要一起為保存這語言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