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一個在Mannheim唸書的學弟寫了一個訊息給我,說畢業後找到一個工作機會,想要談更好的薪水,想問問我有關的經驗

“我最近拿到一個工作,在東德Erfurt附近小城市裡面,屬於汽車產業供應鏈的一個廠,主要做SAP導入專案,對方開了一個條件不過因為有點趕又要搬過去小地方,想要談一個更好的條件。”

“那你有喜歡這個工作嗎?” 我問到

“主要是我學過的事情,感覺可以勝任,不過地點是在交通難到的地方,附近的城市很小,同事們雖然有些講中文的,不過面試時也沒有交集。我其實找到這個工作沒有特別興奮,但因為疫情,找了半年工作感覺很悶,想說如果談到一個藍卡的薪水就去,就算之後要跳比較好跳”


去年在亞馬遜物流中心工作的痛苦經驗突然浮現,我說:“我覺得你要考慮的是要不要拿這個工作,而不是薪水要怎麼談。“ 

“人在國外求職,最忌諱的就是走一個很容易身心俱疲的選項,如果不順遂,生活跟心理狀態很容易斷裂,這不是靠薪水高撐得過去的“ ,從之前的經驗,我跟他分享這些我學到的事

如果社交圈,朋友圈是你的重要安全感來源,不要貿然去一個社交困難的環境


在亞馬遜物流中心工作的時候,我住在一個只有8萬人的小鎮,德國小鎮上外國人比較少,年輕人也不多,對一個外國人來說,能找到可以一起喝酒聊天,運動的朋友很困難,如果又是輪班的工作,更也沒辦法參加一些課程或是社團,基本上就是毫無社交可言

現代社會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打打視訊聊天也可以跟朋友聯繫,當出現工作不順利或內心沮喪的時候,缺乏當地的社交網絡會很容易陷入憂鬱的環境,長期來說陷入心理不健康的風險是相對很高的

打帶跑的成本比你想的高很多

反正薪水夠高,我如果真的不開心就邊做邊找,這樣也比起現在沒收入好吧?


當出現這樣的工作機會時候,很多人都會這樣想,所以盡量把薪水談高,最後撐不下去也沒關係,但其實潛在成本可能非常高:

1. 搬家成本

先跳過找房的痛苦流程不說,以德國為例,搬家本身的成本就大概需要幾百歐元,加上合約需要的押金,臨時取消合約的罰金,合約型的帳單:電費,網路費等等零零總總可能會需要幾千歐元的現金。如果才工作不到五六個月,新工作賺來的存款都還不足以支應這些額外支出

2. 簽證

跟德國外事局打過交道的人大概都有同樣的想法:我再也不要去那邊。如果沒有永久居留權,要在找工作簽和工作簽中轉換來轉換去,加上搬家換地址,資料在各地方政府間轉換來轉換去,失業後找工作的時間又有限,很容易會進退兩難而且焦慮不堪的狀態

3. 一邊工作一邊找工作難以兩者兼顧

你可能會想:”哎呀就一邊工作一邊找工作,會很難嗎?“ 很可能的結果是:兩頭空的機會並不低

德國的試用期有6個月到12個月不等,所以一開始在適應工作內容,語言,文化上就會蠻費力的。才做幾個月履歷也沒加到分,所以找工作上也沒有任何優勢,更別說人資會不停挑戰離職的原因。幸運的話試用期過可以撐著不怕被裁員,但不幸的則是試用期也沒過,工作也沒找到


“但就這樣放手這個機會嗎?我會不會找不到工作了?“

工作難找所以放掉機會可能是一件很心痛的事,我發現幾個可以評估的點:如果你(1) 陸陸續續都有面試機會 (2) 找工作簽證時間還有半年一年,在這樣條件下,能跟公司拖就拖,看看有沒有其他機會冒出來,不能拖就勇敢放掉

如果真的覺得捨不得放掉,那也爭取一點時間,自己親自去這個小鎮住過幾天,跟多一點同事聊過天,最後再決定自己能不能久待

在國外求職打拼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會試著說服自己,再辛苦也沒關係,在我自己在經歷上面講的這一切以後,發現走得長久的關鍵,不是每件事情完美,而是不要在壓力不小的海外生活中,再把自己逼到更心力交瘁的環境去

學弟最後找到了一份有正職機會的實習,搬去了柏林,祝福他一切順利的同時,也希望這篇文章的思考點對於在海外辛苦求職的讀者們有些幫助


謝謝你的閱讀,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可以幫忙點讚,拍手或是追蹤我們的專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