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可還好嗎?歡迎再次收聽謙信歷史廣場Podcast,我是謙信,喜歡我的內容請不吝訂閱並給予好評,如果可以也請推薦給親友!讓我們趕緊進入主題吧!


這星期有一天在歷史上發生近代很重要的事件,雖然現在可能比較年輕的朋友沒有什麼印象,但對於全世界尤其是德國來說,絕對是一大事件,那就是柏林圍牆倒塌。要說這個事情,就要從二次大戰結束說起。


二次大戰後作為戰敗的德國與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與法國分為四個佔領區,1949年時,蘇聯佔領區連同東柏林在內,成立首都為東柏林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這裡就先簡稱東德。其他三國佔領區則是成立首都在波昂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稱為西德,但是這裡就出現一個難題,西柏林雖然是西德領土,但四周全部是東德領土,為此四國還協定西德與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於是原先在納粹手中一統的德國,分裂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但是剛剛成立就爆發危機,由於西德片面廢除舊馬克,實行新貨幣B記馬克,重重打擊還沒有恢復經濟的東德,於是東德與背後支持者蘇聯展開報復,為了迫使西德放棄西柏林,採用斷水斷糧手段,企圖逼使對方低頭,沒想到西方國家竟然發動空投,從西德發動多架次飛機執行運輸任務,這一年4月也成立一個迄今仍存在的軍事聯盟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是我們熟悉的北約。5月蘇聯解除封鎖,兩德之間邊境關閉後,僅有東西柏林之間是開放的,大家一定很清楚,哪邊人會出逃,由於這個原因使得東德勞動力大量流失,致使經濟更形惡化、崩潰。由於這個原因,西柏林始終是盟軍軍事管區,西德其實沒有實質掌控權。


時間來到1950年代,由於在蘇聯的掌控下,東歐各國對於公民外逃甚加防備,但是直到1952年時,東西德邊境其實還是可以自由通行,也就是說東歐的居民如果可以到達東德,是可以投奔西方的。在與東德領導人會面時,當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對於外逃情形表示是不可容忍,更表示:「東西德之間的界限應被認作是國境——而且不僅僅是普通的國境,是一個危險的國境。」當年東西德的邊境被設置了鐵絲網,就此兩國國境算是第一階段的封阻。


東德封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外逃很大一部分都是知識分子,對於該國的經濟活動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尤其雖然表面說是經濟問題離開,但是更多是導因於政治因素,甚至蘇聯工人黨對此還表示「知識階層的逃亡發展到了一個嚴重的階段」。


但1952年雖然架起鐵絲網,不過由於並沒有修築邊境設施,東西柏林其實還是可以自由來往,也就成為東德人前往西方世界的燈塔。根據估計,光是1949到61年間,高達250萬東德人冒著被射殺風險進入西柏林。是東德太笨不封鎖嗎?其實是因為這樣會切斷東德的大部分鐵路運輸,1951年開始修築繞過西柏林的柏林鐵路外環線,在1961年完工後開始封鎖邊境。


至於牆這個詞是什麼時候出現在東德口中呢,那是1961年6月15日,東德黨書記兼國務委員會主席烏布利希在國際記者會上宣稱「沒有人想要建造一堵牆!」,這也是牆首次出現在政治舞台上。


接下來烏布利希在同年8月1日的電話記錄中顯示,蘇聯赫魯雪夫有意興建一堵牆,不過在意西方的反應,並不是那麼的堅持。在認定美國總統甘迺迪會默許東德佔領區的築牆行動後,8月12日烏布利希在東柏林北面開的會議中,指示代號「玫瑰」的邊境封鎖與築牆行動正式展開。


行動一下當天午夜就開始行動,13日西柏林的邊界就遭到完全封鎖,加以帶刺鐵絲網與圍牆,總計長達156公里,包含柏林市區的43公里。


開始行動的40小時後,盟國向柏林的蘇聯指揮官遞交抗議書,經過72小時盟國正式向莫斯科提出外交抗議,這裡有一個沒有經過證實的傳聞,那就是蘇聯向盟軍保證不觸及他們在西柏林的一切權力。


由於關閉邊境,西柏林無疑成為被東德包圍的孤島城市,雖然當時西柏林市長批評美國沒有即時反應,更號召舉行示威,但是我們知道效果會如何。


1961年美國國務卿迪安·魯斯克這樣表示:「圍牆不應該是歐洲的永久景觀,我不理解為什麼蘇聯會考慮它的存在,從他們的角度上講這無疑是修建了一座顯示共產主義的失敗的紀念碑。」即使美國在西柏林增加駐軍數量與規模,但是當時總統約翰甘迺迪的想法可以從下面這句話猜出端倪:「不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但一堵牆比戰爭好的多。」


讓我們了解一下柏林圍牆,這可不只是一堵牆這麼簡單,在156公里的圍牆前100公尺,還設立一道圍欄,中間的100公尺緩衝地帶就是著名死亡區,由於一片開闊地形沒有任何掩護,還鋪上細沙用來追蹤逃亡者,使得要正面脫逃成為極為困難的事情。


根據文獻記載,這座柏林圍牆的防禦設施包括1.塗上白色、高約2-3米的混凝土矮牆或是金屬網。2.地面觸發警報設備。3.釘床 4.拒馬 5. 探照燈與瞭望塔 6. 3-5米深的反車輛壕溝 7. 哨所 8.有夜間照明設備的燈柱。


但是這些能擋住出逃的想法嗎?我們先來看東德政府對於守衛下的《開槍射擊令》,雖然我們知道東德肯定會否認的,但是依然有研究者在1973年10月的命令中發現,守衛被告知嘗試穿越圍牆的人為罪犯,並且視需要開槍射擊:「使用你的武器時不要猶豫,即使違反邊境禁令的是婦女和兒童,這是叛徒們常用的策略。」可見東德對於出逃者是什麼樣的心態。


在圍牆還沒修好前,東德人常以翻閱鐵絲網、從公寓跳窗等方式前往西柏林,但是圍牆建好後就沒用了。可是能防平民,內部軍隊呢?圍牆完工第三天,19歲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邊防軍士兵康拉德·舒曼便跳躍過了當時低矮的鐵絲網邊境進入西柏林,這情形正好被西方媒體拍到,這位第一個越境的守衛就成了冷戰期間的宣傳範本。


那第一個沒有逃走成功死亡的是誰呢?1961年8月22日從柏爾諾街48號三層公寓跳下後身亡的艾達·西格曼。第一個死在《開槍射擊令》應該是1962年8月17日,在攀爬圍牆頂部時被射殺的彼德·費希特爾,這情形同樣被西方記者目睹,西柏林守軍也丟擲急救包,甚至警察也冒危險想抬他,但是東邊一個人都沒敢去幫忙。那麼最後一個被射殺的是誰呢?1989年2月6日嘗試越境的克里斯·格弗羅伊。


除了肉身闖越外,謙信讀過最猛的例子,就是1963年4月,任職國家人民軍的文職人員19歲沃夫岡·恩格斯,開著基地的蘇聯裝甲運兵車衝破圍牆,雖然遭到開火擊傷,最後還是在西德警察幫忙下逃出生天。另一個例子就是從天空,湯瑪斯·克魯格利用東德體育技術協會的茲林Z 142輕型飛機,穿越柏林圍牆降落在英國皇家空軍位於加托的基地。當然挖地道、熱氣球、潛水、汽車衝越等方式就不多說了。


還記得今年來台灣訪問的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在9月1日於立法院發表演講時,發表「我是台灣人」的內容,但其實這是脫胎自某個人的演講,那是誰呢?前面提到的美國總統甘迺迪,他於1963年6月25日在西柏林市政廳柏林圍牆前發表「我是柏林人」演說,「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一堵牆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裡面,不准他們離開我們」是內容中的晶華。


至於什麼時候有推倒這座牆的看法呢?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雷根在布蘭登堡門發表著名的「推倒這堵牆」演說,呼籲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拆掉柏林圍牆。他表示:「戈巴契夫總書記,如果你想和平,如果你想蘇聯和東歐繁榮,如果你想要自由,那來到這道門前。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道門!」在西柏林市民的一場歡呼聲後,再說了這句:「戈巴契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至於怎麼倒塌的呢?由於有大批東德人經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逃往西德,新東德政府1989年11月9日計劃放鬆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並在翌日生效。但是這個命令被大大的誤解,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誤解上級命令,事情是這樣的:


宣布完新的臨時旅行法規之後,義大利安莎通訊社的記者里卡爾多·艾爾曼詢問君特·沙博夫斯基:「你宣布的會不會是搞錯了,你不覺得前幾天推出的旅行法案有很大的問題嗎?」在官方回答後,有一位記者問:「這將何時生效?是從現在開始嗎?」沙博夫斯基看了時鐘並宣讀文件回答:「現在無需證明(旅行證件或外國親屬關係)即可申請個人出境。出境許可將儘快簽發。管理護照和出境登記的各人民警察事務部和分局在辦理簽證和永久離境證件時不得拖延,並且無需考慮是否符合永久出境條件。在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邊境也可以辦理永久離境。」


接下來漢堡《圖片報》記者彼德·布魯克曼再次詢問:「這將何時生效?」 ,沙博夫斯基又逐字回答: 「據我所知……立即生效,毫不拖延。」這時兩位記者又問:「對於西柏林也生效嗎?」得到的回答是:「允許通過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以及西柏林的所有邊境檢查站永久離境。」


這個發佈會消息就成為西德當晚的頭條新聞,ARD節目《今日事件》中,主持人漢斯·佛烈德利赫宣布:「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東德政府宣布立刻向所有人開放邊界……柏林圍牆上的大門已經打開。」


得知消息的東德人立即湧向圍牆,由於所有的軍事武力都沒有得到命令,向上級請示後於當晚21:20得到命令,博恩霍爾姆檢查站允許人群中最激進的人過境,在他們的護照上蓋上永久離境章,等同實際上取消他們公民權,以減輕邊防軍的壓力,但仍有數千人滯留邊境,要求按新聞發布會上的說法允許他們離境。


由於沒有人肯為使用武器負責,當然就無法壓制數量龐大的平民,由於錯誤地宣布柏林圍牆即刻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一個錯誤解釋命令,帶來的是空前的事件發生,當時的柏林人爬上圍牆,並且在上面塗鴉,更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11個月後兩德統一,成為「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最高潮。


11月10日西柏林人熱情歡迎東德人到來,在圍牆邊的酒吧更是提供免費啤酒,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德國人愛喝啤酒真的不是沒有原因。從9日開始很多人就帶著鐵鎚、鑿子來到圍牆,敲下牆體作為紀念,也因此一些非正式的通道就被挖掘出來,這些人後來被稱為「圍牆啄木鳥」。


本來東德邊防軍還想修復牆體遭圍牆啄木鳥挖出的通道,但是到最後就放棄了,直到1990年6月13日,東德軍隊正式下令拆除,柏林圍牆在1991年11月才正式走入歷史。


在距今6年前的2014年11月8日,這天起德國展開為期3天的柏林圍牆倒塌25周年慶祝活動,60歲總理梅克爾在她網絡Podcast中說:「我希望你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一天的感受,至少我將永遠都不會忘記;我等待了35年才有那種自由的感覺,這改變了我的人生」。


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在這座牆阻擋下。總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不過死亡人數存在相當的爭議。關於這段歷史,謙信推薦大家去找幾部電影來看:《去教堂發夢》《理想建築師》《初戀愛翻牆》及《快樂的謊言》


作為近代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歷史,也象徵集權與民主競爭的結局,謙信相信所有人都是愛好和平自由,痛恨集權專政,對於利用特權、媒體來逐漸剝奪我們權力的,都應該給予最強烈的反擊不是嗎?

如果喜歡我提供的內容,歡迎繼續收聽並到kshin.co來看看,希望我們下次健康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