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官邸應該算是離我家最近的古蹟了,但是第一次的到訪,卻是為了書。最近看到網路上有人說對面的加油站過去到審計部一帶,是以前的種苗場。住在這附近快三十年的我,卻完全沒有印象。只記得我以前上學,要走官邸旁邊的圍牆,以前的圍牆更靠近馬路,在我還沒上國中的時候就被拓寬。有次颱風天,官邸剪樹,有一窩剛出生的綠繡眼寶寶,我和我弟覺得好奇,把牠們抓回去養。結果有長出羽鞘,長出幾根羽毛,但是最後可能因為營養不良,仍然都死掉了。後來接觸賞鳥以後,知道野鳥只可觀,不可養,就變成了唯一的記錄。

台中的孫立人官邸後面是向上長老教會,再過去是模範市場,以前是眷村,日治時代是大和村。也許是這樣的區位,在台中工作的日本人,多半住在這附近,也就是說,這附近集中日本公司提供的社宅,日僑學校的接送路線也特別在這附近設置了一站。從日本搬回來台灣的我們,也剛好在這裡落腳,成為台中西區人。

不知為何,台中雖然容納了中台灣的居民,以及從各地方因欽羨台中食物(?)及天氣(?)的移民,但是對我來說,一直無法對台中產生親近感。應該是因為我對台中食物很不熟,加上我實在是無法認同台灣人把台中比擬做京都。對我來講,京都比台中漂亮而喜歡多了。應該是藉由書的寫作,才讓我更認識到台灣,也認識到台灣與日本的不同。



第一次的芝麻開門,既然要看、要事先報名,就拉編輯去看吧!(順便讓他看我在寫的對象)。切妻的車寄,和後面切妻屋頂的妻面外露,呈一個呼應。本棟是平入~(關於「平入」的分析,書上有~)。雨淋板是南京下見,這棟修復的時候,保留了許多戰後的生活情況,包括雨淋板的顏色都是。可惜當時的導覽人員講孫立人將軍的事情比較多~其實這棟因為保留他很多生活樣貌,其實可以講戰後的日治建築,也可以和日治時代的這類建築比較~


雙邊走廊式。床之間放電視及櫃子,是戰後台灣漢人的標準想法及擺法。佛畫的放置方式則有延續了空間脈絡。


不只是座敷,廚房、應接間都有戰前及戰後改裝的混合影子,其中應接間有個大暖爐,是反映這間官舍的等級。而照片的銅像外側,本來應該為緣側,後來可能因為室內空間不足而改變。

日式住宅天花板大部分為竿緣天井,本棟有兩處為更高階的格天井:應接間、佛堂。

孫立人將軍故居在日治時期屬於台中市西北郊外之後壠子庄,後壠子庄在此階段的開發,主要由大和村建築組合、台中市役所和台灣住宅營團興建之勞務者住宅區及台中州農事試驗場等單位所興建之住宅或官舍所構成。   初期應屬台中廳農會(台中州農會)所有,主要用途為分發給退休員工居住。昭和15(1940)之戶籍所有者為當時之台中市長藤田正義。藤田正義出生於明治28(1895)年2月18日,曾任職於拓殖局、中央研究院、台東廳等單位,直至昭和15(1940)年擔任台中市市長。藤田正義曾於昭和15(1940)年至17(1942)年間市長任內,參與臺中市大和村奉公班結成、臺中市市營住宅起工式、地鎮祭等儀式,對於台中市之發展極具代表性。(文化部文化資產入口網)

看了我才知道,原來這附近真的有農事試驗場呢.......(看史料才知道的阿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