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我已經忘了在何時開始接觸 Cesair 的音樂,但他們在 2013 年發佈的單曲〈Enuma Elish〉是一切的開端,這首歌講述了古巴比倫創世神話的一部分。

  我還在摸索異教民謠的推廣文章應該要怎麼寫。除了以歌詞(翻譯)作為切入點去理解背後的迷人故事之外,我也希望能夠寫一些介紹異教民謠樂團的文章,再配上幾首我很喜歡的作品,形成一個專屬該樂團的小系列,目前打算先朝著這個方向摸索。

  這篇文章就先簡介 Cesair 樂團和他們的第一張專輯《Dies, Nox et Omnia 日、夜與萬有》的內容吧!




Cesair 樂團


  Cesair 是一隊來自荷蘭的異教民謠樂團,成立於 2008 年,其音樂定位為「史詩民謠與神話音樂 (Epic Folk & Mythic Music)」。

  樂團成員認為他們的音樂不該被定義為「異教民謠」,因為「異教」一詞暗示該音樂帶有一定程度的靈性概念或是為了與某種類型的宗教作出區分,此定義與樂團的定位並不契合。

  儘管如此,Cesair 跟自我定位為「新凱爾特異教民謠樂團 (Neoceltic Pagan Folk)」的 Omnia 一樣,被視為荷蘭最具代表性的異教民謠樂團。


題外話﹕
如果按照我對「異教民謠」的廣義定義去檢視的話,Cesair 絕對算得上是異教民謠樂團。「異教」一詞原本帶有貶義,但放在音樂語境之中,我希望這個詞語是中性的,作為各種多神教或非主要宗教的統稱使用。

另一方面,神話無法在宗教或信仰以外的語境解讀,神話亦反映了古時人類的生活面貌與思想,與某一特定族群 (folk) 相關。


  樂團名稱「Cesair」是一位愛爾蘭英雌的名字「Cessair」的變體。她是《Lebor Gabála Érenn 侵略之書》的虛構角色,為第一代愛爾蘭移民的領袖,聞說她的足跡遍及當時已知的世界。樂團成員將她的探險精神融入歌中,提供無數的探求可能。《侵略之書》則是一部試圖以中世紀基督教角度重新建構愛爾蘭異教神話和歷史的偽史書。

  Cesair 在 2013 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Dies, Nox et Omnia 日、夜與萬有》,在 2015 年發行《Dies, Nox et Omnia: Sine Fine 日、夜與萬有﹕無盡》,收錄了 4 首來自前一張專輯的作品的 remix 版本(電子版本的《日、夜與萬有》則是一口氣收錄了兩張專輯的作品,合共 17 首歌),並於 2017 年發行第二張專輯《Omphalos 翁法洛斯》。

  他們以多種語言書寫及演唱其作品,包括但不限於阿拉伯語、中世紀凱爾特語、西班牙語、瑞典語、古英語、拉丁語、希臘語、古北歐語,歌詞內容亦取材自不同類型的歷史、古典及中世紀文獻,例如﹕記錄巴比倫創世神話的泥板《Enûma Eliš 埃努瑪‧埃利什》、內容大膽的中世紀文學作品《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古希臘詩人莎芙 (Sappho) 的作品等等。

  因此其音樂風格同時帶有東、西方的文化特色。

  Cesair 目前一共有六名成員﹕



  • 左上角﹕Monique(演唱/指鈸/[愛爾蘭] 寶思蘭鼓
  • 中上﹕Sophie(提琴/口簧琴/演唱,她也是「女巫搖滾」樂團 Shireen 的提琴手)
  • 左下角﹕Thomas(結他/愛爾蘭布祖基琴/手鼓/演唱)
  • 中下﹕Daan(鋼琴/合成器/手風琴/演唱)
  • 右上角﹕Luka(迪吉里杜管,他是前 Omnia 成員,他在影片裡的背景充滿靈性,但他只是神聖地在玩手機而已
  • 右下角﹕Jan(鼓樂器/敲擊樂器)




《Dies, Nox et Omnia 日、夜與萬有》


  這張專輯的名稱來自一部名為《布蘭詩歌》的中世紀文學作品,當中收錄了 254 篇於十一至十三世紀創作的詩歌和戲劇旁述,以拉丁文、中古高地德語或古法語書寫,題材包括道德、愛情、死亡、古代風俗及宗教等,風格露骨大膽,有時採用諷刺、挖苦的文學手法點題。

  我購買的《Dies, Nox et Omnia》是電子版本,沒有隨專輯附送的小冊子,因此以下每一首歌的簡介都有參考 Peek-A-Boo Magazine 的閱聽感想。

  電子版本的完整曲目可在 Youtube 上找得到,清單裡最後四首歌〈Canso〉、〈Mal Casada〉、〈Graeica〉和〈Bergatrollets Friari〉都是 Remix 版本,分別與 Niel Mitra、Corvus Corax、Schuwarzblut 和 Orchus 合作。


  • 〈Prologue 序曲〉和〈Enuma Elish 埃努瑪‧埃利什〉都是跟巴比倫創世神話有關的作品




  • 〈Minnic Soe Stervic〉的靈感來自一首中世紀荷蘭詩歌
  • 〈Graeica〉是一首屬於古希臘的歌
  • 〈Mal Casada〉是一首伊比利亞(西班牙及葡萄牙)歌曲
  • 〈Ishtar 伊絲塔〉是另一首與古巴比倫有關的歌曲


伊絲塔 (Ishtar)﹕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中的愛與戰爭女神,在蘇美爾文化中名為「伊南娜 (Inanna)」,獅子和八角星都是她的象徵。

相信在網上瀏覽古巴比倫的資訊時,大家一定有看過一座佈滿獅子與其他動物浮雕的藍底磚造建築,那是位於巴比倫城北側的伊絲塔門的重製品。


  • 〈Bergatrollets Friari 山妖的求愛〉和〈Du Som Har〉的靈感都來自傳統瑞典民謠




對〈Bergatrollets Friari〉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一篇介紹﹕
【山妖的求愛】求的是愛,還是靈魂?


  • 〈Canso〉原意為遊唱詩人 (troubadour) 採用的一種歌唱形式,這是一首十四世紀的奧克語 (Occitan) 歌曲


遊唱詩人﹕
Troubadour」原指在中世紀中期 (High Middle Ages,約 1000 - 1300 年代) 以古奧克語抒情詩 (Old Occitan lyric poetry) 作為題材的作曲家及表演者。

奧克語
一種通行於奧克西塔尼亞的語言。

奧克西塔尼亞 (Occitània) 有時寫作「lo País d’Òc」,意為「奧克之國」,但她並非一個在法律或政治上曾確實存在過的國家。

維基指「這個文化區域大致包括了法國南部、摩納哥、義大利的局部 (地區) 以及西班牙的小部分 (地區)」。


  • 〈The Wandering of Oisin 烏辛的流浪〉原文是愛爾蘭詩人葉慈所創作的史詩
  • 〈Atiny Naya 給我一支蘆笛〉的靈感來自黎巴嫩詩人紀伯倫 (Gibran Kahlil Gibran) 所譜寫的阿拉伯詩歌




  • 〈Dies, Nox et Omnia 日、夜與萬有〉的靈感來自《布蘭詩歌》中以拉丁語及古法語書寫的中世紀詩歌




  • 〈Y Gododdin 高多汀〉是一首中世紀威爾斯詩歌,獻給在一場古代凱爾特戰役中陣亡的戰士亡魂


  《Dies, Nox Et Omnia 日、夜與萬有》是一張題材非常豐富的專輯,橫跨不同尺度的時間、地域、語言、文化和主題,各種異同和互相對立的力量在 Cesair 的重新演繹下調和出共通的韻律。

  日與夜、開始與終結、光明與黑暗、破壞與創造均在樂音中成為現代的曖昧神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