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最新廣告找來三位女生飾演被日本社會「差別」的角色,分別是在日韓國人、非裔混血日本人、被霸凌排擠的學生,最後他們只能在足球場上運動找到自我。




而廣告一出立刻被部分右翼日本網友極力撻伐,認為日本社會根本沒有歧視這些外國人、也有人回擊NIKE自己身為美國企業,在中國工廠僱用強迫勞動營的新疆維吾爾人,沒有資格來說日本的不是。

但究竟日本有沒有種族歧視和排外問題?我想答案大家應該心裡都很清楚。我們台灣人偶爾旅行去玩,可能對此感受不深,搞不好甚至還可以因為311賑災享有「台灣人紅利」。但在日本工作和長期生活就和旅遊大不相同了,特別是在你日文程度不好、工作能力也一般般的時候,你是哪裡出身根本不重要了。

說日本有種族歧視,其實也已經很客氣了。畢竟連台灣對東南亞移工、黑人朋友都有藏不住的歧視風氣,現代國家存在種族歧視算是頗普遍的現象。然而,日本人就連對自己國家的人也不缺乏各種排擠和鄙視,就更別提「部落民」這種身份世襲的歧視。

不過這或許也是NIKE的一貫製造爭議聲量的手法了。NIKE就曾找過在比賽中公開拒絕對美國國旗、國歌行禮的美式足球球星——卡佩尼克當代言人,當時也造成許多美國右派民眾發起 #NikeBoycott,認為NIKE不愛國應該進行抵制。

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恰好相反,這些網路的討論聲量免費為NIKE做自主行銷,帶來價值4,300萬美金的曝光量;但與此同時,抵制運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多只有1,100萬美金,股票下跌的影響也在一個禮拜內左右漲回。

從這些角度看來,這一切的反應都在NIKE的預料當中,或者精確的說,造成巨大爭議和看起來「被炎上」的效果就是他們最一開始所想要的

最後,我是覺得這個廣告有個機會讓大家開始討論種族歧視、霸凌排擠議題,以及網友帶出NIKE捲入中國維吾爾人強迫勞動營的這點,讓大眾開始思考腳下所穿的鞋子究竟是經歷多少壓榨和血汗而來,也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