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乾的選舉後,真的是驚濤駭浪的一年。蔡政府連任、韓先生下臺,川普連任失敗。接著宋家三姐妹,看完這本擺在我書架上將近三年的作者簽名書,讀完,其實書也換裝改版。

首先,對於書名「國父」這說法其實是不同意的,一來還不成國,再者這三位都是在時空脈絡中「被成為國父」。關鍵事件則是退出聯合國、臺米斷交以及中共建國50週年。國父得這麼被動,感覺和那位時時刻刻想成為大統領的孫日新沒兩樣,再者,民主法治的生活方式有必要再去高舉偶像似的「國父」嗎?不無疑義。值此,或許可以說是現況的重要決策者,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表述方式確實可能不是商業出版會選擇的路線。

反攻大陸到抗中保臺,蔣氏父子無疑是失敗者。對內統治權正當性的不足,幾乎全靠高壓法西斯的恐怖統治撐起。漢賊不兩立到誰漢誰賊傻傻分不清楚,務實的決策顯然是不得不的選擇,單靠米國撐腰,到韓戰後,米國急於結束米越戰爭,使得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國家利益的國際往來成了談判桌上的籌碼。當代表權問題確認之後,老蔣只能怒在日記中,相對的,臺米關係也隨之變化調整。

到臺米斷交後,又是個歷史的轉折。到底如何保障安全和維持現狀都成了極為費力的差事。不斷的國會遊說好不容易有了部臺灣關係法。小蔣的臺灣化,也是這個脈絡下不得不然的選擇。在統治危機中,小蔣確實度過了兩波驚濤駭浪,至少沒有統一的事實,不能說完全沒有任何功能。

而李總統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則是面對中共建國50週年被迫片面搶奪話語權和地位現狀認知不得不然的發言。突破中米斷交後私人身份訪米,在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說,引來了臺海危機後多年,特殊關論係特殊到又引起一波驚濤駭浪。但事後諸葛看,這確實是設下了一個難以突破的馬奇諾防線,使兩岸關係不至於無限向中方傾斜。至於扁政府的一邊一國,就有更多的政治現實需求,也超出了這書要討論的觀察範疇外。

現在的蔡政府,總統作為過去李政府後重要兩岸談判核心幕僚,多少承繼了當時對兩岸關係地位的認定,而政治實體的概念在目前的現況中,也暫時沒有太多改變的條件。共同體想像的建構過程中,不免期待在可靠而信實的認知上建立,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觀看視角,基於史實提供思索的基礎。

作者對兩蔣的評價在企圖拉回的前提下,出手太重。確實不能否認在那兩波政治風暴中,沒有走向統一,甚至都往反統一退了頗大一步。但認識上若覺得傾向獨立,就又斷章取義了些。簡單說,沒有統一不是選擇,是各種不得不。而且論其功過,自然不能忽視殺人如麻的事實,應與前述不得不一併討論。

在九二共識的鋪陳上,可以有效幫助讀者釐清前後順序及內容。一個中國是中共的立場,各自表述是沒有達成的共識。於是形成中共大喊一個中國,臺灣認為各自表述的一人一句都不完整、也無共識的狀態。而從前述對外說法走到九二共識則是顧及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對一個中國無從接受,有沒有必要招致兩岸關係退後太多的折衷說法。一個中國框架擱置主權問題各自口頭表述是一種現實主義的決策,但確實不可能有任何共識。

推薦想了解近代兩岸關係的朋友讀這本書,大量的史料整理能讓你對兩岸現況建立起清楚的脈絡和理解框架。也推薦給想知道敗逃來臺的蔣氏政權被米國控制以及各種不得不然的朋友,或許在統獨選項之外,還有其他可能的務實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