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日常未爆彈》戰爭留下的遺產
被轟炸的記憶,共產寮國的以前以後
電影原名:The remnants
國家間的局勢複雜,從大航海時代後更加劇各種侵略與殖民的擴張,雖說也帶來了交流與文化流動,但無疑在這被迫打開大門的時代裡,是一場場侵占和擴權的血淚歷史交織而成至今仍繼續這項可悲的贈禮。
2017年紀錄電影《寮國日常未爆彈》是義大利導演前往寮國拍攝因為越戰歷史牽連南北越國際爭鬥下,如今依舊有著當時留下各轟炸飛彈殘骸,滿布瘡痍的寮國土地,而在日後戰爭結束寮國土地仍有大大小小不知何時會爆發的上萬顆未爆彈未被察覺,許多人在戰爭或戰後成為這些未爆彈的犧牲者,諷刺的是這些未彈爆與轟炸的殘骸也成了寮國近年吸引西方觀光客的主要收益來源之一。
戰爭轟炸是在二戰後很常出現的制敵之必要手段,在二戰時間最有名的便是美軍於日本島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而讓日本帝國投降。而當時並非只有日本遭受轟炸,在二戰期間隸屬日本殖民的台灣「台北」與「高雄」等地也遭受過美軍的轟炸,故也產生許多戰爭之下的悲劇。
而在國民政府因為國共內戰從中國失敗逃往台灣統治下,中華民國政權很久一段時間都試圖抹去這段台日記憶,因避而不談,直到如今台灣才慢慢一件件回顧這段被封閉已久的歷史。
同樣受過美軍轟炸的東南亞地不只有台灣,其中寮國可說也深受其害,紀錄片《寮國日常未爆彈》中,導演就透過尋訪寮國觀光客導遊、經歷過空襲的老人家、還有人民組成全女性的炸彈拆除小組等,透過他們的故事與實際工作內容和生活來還原先少人知,寮國朝受到美軍大量轟炸的那段戰亂歷史。
也間接拍出經歷過法國殖民、獨立之後的內亂、到成為共產國家這一整段寮國的曾經,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關於直接引響寮國最嚴重的那段美國轟炸史。
觀眾可以從《寮國日常未爆彈》紀錄片中隱約見到許多關於寮國的文化與對於那場現代戰爭的遺留下的諸多未爆彈,關於人民的觀點,我們可以看見寮國人民拿飛彈造船造屋,甚至製作如像「金門菜刀」這樣的利用飛彈殘骸所做的商品。
還可以看見受到當時越戰波及的古老寺廟。很有意思的是寮國有許多行業也因為那場戰役下延伸而出,例如許多外國人來寮國觀光想參訪戰地的導遊、拆彈小組還有只能透過觀光賺取微薄利潤的小村莊等等。
美國轟炸寮國起因是因為越戰,因為寮國親向北越有著給予北越補給的路線,而遭受美國轟炸,但很有意思的是美國涉入南北越戰爭,在寮國土地有數十萬次的轟炸任務,這也使寮國成為人類史上被轟炸最多次的國家紀錄。
但至始至終寮國並未參與南北越戰爭,只因是「有可能」補給和支柱的國家,而平白無故朝至大量的轟炸,可說是無妄之災,也造成越戰結束後上萬的未爆彈埋於寮國土地的慘況。這也間接的讓人民的日常生活處於危險之中。
但也因為這些未爆彈,寮國成為一些想知曉這段戰爭歷史的旅客造訪之處,甚至彈藥的殘骸成為人民製作生財工具的產物,補修房屋與基礎建設。但這也催生許多歐美人士將寮國設為開發之地,2013年寮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外資掌握觀光資源,試圖把寮國打造成渡假勝地。
過往本地戰痛的記憶如今對於許多造訪的觀光客毫無興趣。一位受訪的寮國人提起他父親說過:「打開窗戶後不僅有新鮮的空氣,沙塵也會隨之而來。」對如今的寮國是明喻也是暗喻。
戰爭不只影響著當下,也是對於未來的剝削。二戰後在丹麥就曾經要德國少年兵徒手拆除地雷彈藥,而造成許多炸死孩童的悲劇,成為丹麥在戰爭結束後不得不面對的黑暗面。
而戰爭造成的未爆彈影響之大難以估計,2016年美國曾承諾資助1950萬美金清除當年越戰美軍遺留下來在寮國的未爆彈,但根據統計只有寮國只有1%的土地是安全無虞的,許多炸彈仍埋在住家、道路、和農田河流底未被找到與清除。於2016年時統計還有高達8000萬枚未爆彈遍布在寮國當地,是戰爭下揮不去殘酷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