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好萊塢浪漫喜劇和日劇的影響下,我對談感情這件事有種美麗的幻想,希望自己能為對方做到完美,也希望對方能為自己做到完美。殊不知,雖然我們都有這個心,但是兩個人對完美的定義差距有點大。(笑)

妳外表看起來陽剛,但是心裡其實住著一個小女孩,對生活還抱有著浪漫的想像。

然後跟一兩個好朋友聊過天後,才不斷的被點出:你心裡其實是個小女生吧。當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發生,我脾氣一上來把過去幾個星期的小事情拿出來翻轉,急忙著把自己的不順心歸咎到他身上,然後抱著一個受害著的心態,期待著白馬王子站出來說:沒關係、對不起,我還可以幫你做什麼。

如果你是個男生,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色,是不是很容易看出來,這個女孩正需要呵護、需要耐心、需要一點點時間?如果你是個女生,一樣站在旁觀者的角色,你會不會說:哎呦,陪她生氣一下下沒關係,待會就好了,男生多讓女生一點有什麼。

然後,粉紅泡泡就不斷的在這樣的循環中擴張著。夢想中的那個男孩就是會一直在身邊呵護著妳,不論發生什麼事情,他都會是你生命中的依靠。

小女孩的夢想可能是紅色玫瑰和遠方的朦朧結合而成的美麗。攝於涵碧樓。

但,我的這個德國大男孩,他在意的不是什麼粉紅泡泡。在同樣的情況下,他會說:『你講的這些我沒做好、不夠完美的事情,都不是重點。更深一層在你心裡,一定是有什麼事情讓你不順心?』他問,『是什麼事情?』

他說對了。可是我這個台灣小女生不但沒有被安慰到的感覺,反而像做錯事怪錯人被抓到了。而這樣的感覺,不時也會激起下意識羞愧而引起的無來由地生氣。

妳說我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同時,應該也要說一些我這裡做得好、那裡做得好,這樣我才有動力繼續變好啊!

他又說對了,都什麼年代了,自己的不順心幹嘛怪在別人頭上。不知道怎麼著,這些事後諸葛亮、身為旁觀者看起來容易解讀的事情,當自己是當事人的時候,就忘了。責怪別人比較容易,而許多我認識的台灣男生們似乎也因此練就了一身寬容和健忘的美德。相比之下,好像台灣男生真的比較能夠符合台灣小女生們心中度量感情深度的那把尺。然而,我選擇談感情的那個他,是個德國大男生,所以嘍,我就進入了和自己溝通打架的文化衝擊階段。

德國大男生們在意的是兩個人在一起,一起為創造生活;不是一個人幫某一個人擔待所有的憂愁苦悶,但是如果是兩個人的苦悶他會和你一起想辦法解決。德國大男生們不會把金錢花在他們覺得對「生活」沒有特別幫助的地方,譬如說下廚弄個浪漫的晚餐,但是如果是生活中需要的花費,他不會和你計較誰出的多少;德國大男生們是個實際的動物,無法保證能達成的承諾就不會許下,但是許下過的承諾就一定會達成。

實際的感情這樣聽起來也很吸引人,只是我這個台灣小女生就是一直到很晚很晚才看到德國大男生的價值。但是看到了之後,似乎住在我心中的小女生就得長大了。我似乎該感到些些的惋惜,像爸媽看到孩子長大後不再天真爛漫;同時也有些許的興奮,像剛出社會的小伙子有無限可以揮霍和期待的生命。

我很好奇,長大以後談的感情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