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十月〈下〉1976年法政大學大屠殺的開端與時代背景
1973年十月十四號事件,由學生發起的社運,成功號召40、50萬人民上街抗議,最後由泰皇蒲美蓬出面平息,讓總理下台且重組國民大會並起草新憲法,這結果讓人民嚐到難得的勝利滋味,也是泰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要求政治與改革的群眾運動。
1973~1976年,短暫的民主浪潮
在此事件過後,改革浪潮逐漸吹起,農工階級爭取應有權利的抗議活動也逐漸增多。在學生、農人、勞工,這三方一起合作運動下,左派意識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城市裡的勞工與鄉村地區的農民在學生組織NSCT(全泰學生中心National Student Center of Thailand)的幫忙協助下,紛紛成立自己的組織,像是泰國勞工聯盟LFT(The Labor Federation of Thailand)、泰國農民聯盟PFT(The Peasant Federation of Thailand)等。而在這3年裡所成立團體高達264個,並發起了近400個抗議活動。
在20世紀初引進輕工業發展後,城鄉差距越拉越大,而當時以Thanom為首的軍政府無力處理社會發展所引發的問題,以至於住在鄉村地區的人民並沒有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果實並且持續貧窮著。但這樣的狀況在這3年裡開始有了一些改變,農工們開始團結並爭取農作物收購價、地權和工資的提升,而階級也開始逐漸鬆動,並流動了起來。
1973~1976年,上層的菁英勢力
農工階級的流動與權益,勢必影響到原有的即得利益者。泰國長久以來的權力結構都是由少數菁英團體主導,其中包含了軍政府、貴族階級以及官僚們,而其中又以泰國皇家軍隊的勢力最為強大 (所以可以一直政變......純屬個人murmur)。
在軍政府勢力來到最低點的同時,上層階級已被鞏固的利益又不斷的受到影響。在這些情況下,原有的勢力群們當然很不爽,於是計畫著要讓右翼勢力再起,軍方培養了反左派的右派團體以制衡這逐漸吹起的民主浪潮,主要有三方,分別為紅色野牛(กระทิงแดง) 、新力量(นวพล)、鄉村保皇軍(ลูกเสือชาวบ้าน)。同時間,陸軍方也秘密規劃著要讓前總理Thanom回到泰國 (make 軍政府 great again)。
西元1976年9月,劃破暴風雨前的寧靜
Thanom總理在1973年10月下台後,與其副理Praphat和另一位將領Ranong,這三位號稱三巨頭(3 ทรราช),他們都在安排之下出國避風頭,Thanom飛到了美國,而Praphat和Ranong則是到了臺灣,當年是民國62年,依舊是蔣介石所就任的時代,這讓我不禁臆測這之間的來往與幫助。
三巨頭為當時的泰國總理Thanom、副總理兼內政部長Praphat,以及Thanom的兒子兼Praphat的女婿、陸軍上校Ranong
9月19日,Thanom從美國返回泰國,回來後便馬上入寺廟出家為僧,在以佛教為主的泰國是不能動僧人的(哼......用這招來避險),而Thanom表示,回來是為了要給父親探病,且出家為僧盼能祈福。此時,抗議Thanom返回泰國的聲音開始響起,暴風雨前的寧靜似乎也到了尾端。
而這3年來的努力與變化,是否只為曇花一現?
至今仍未被政府承認的歷史
9月24日,學生及社運人士們開始張貼抗議海報,而有二名也參與張貼海報的電力公司員工,被不明人士攻擊致死,並將他們的屍體吊掛在一扇紅色大門上,他們的屍體在清晨被發現且手上還有手銬的痕跡。那一天傍晚,他們的飯菜都還擺在住處的桌上還沒有被動過,估計當時他們是想先貼完海報再回住處吃飯的,但菜早已涼屍體也已經冰冷。
這二名電力公司員工的慘死,引燃了民眾的怒火。10月4日,學生們在法政大學上演行動劇,以諷刺的方式演出Thanom在出家中,另一邊則出現異議人士被吊死的畫面。右翼媒體在報導這齣行動劇的同時刊登了照片,並大力抨擊說這是對王權的汙衊,因為這名演出被吊死者的青年,長得非常像當時的王儲(現在的十世皇)。在同時陸軍廣播電台跟著一起抨擊,說這是意圖顛覆皇室之意,且一併把大學生們冠上了共產黨的罪名,甚至宣揚應該要殺死這些共產主義者。在刻意的搧風點火下,整個抗議活動的主要訴求被扭曲變調了。
意圖顛覆皇室,應該要殺死這些共產主義者。10月6日的清晨,天尚未破曉,但槍聲已劃破了寂靜。第一枚炮彈擲進法政大學的足球場,那裡聚集著抗議的群眾,當場就有4人喪命,數十個人受傷,但這僅是序曲,軍警封鎖了校門,使用火箭炮、手榴彈以及M16突擊步槍向學生們開火。同時,政府也縱容大批保守派民兵進入校園動用私刑來處決這些被扣上罪名的「共產分子」。大學瞬間成了戰場,而手無寸鐵的學生成了戰靶。
槍殺、毒打、火燒、強暴......各種極端暴力行為,學校成了腥風血雨的人間煉獄,屍體不僅是吊在樹上示眾以做懲戒,並遭圍觀的群眾以尖刀和椅子凌虐,有些屍體以血肉模糊到無法辨識身分的程度,而有許多學生被槍決後,屍體還還被當街拖行與焚燒,一直到中午降下暴風雨才稍停些。在傍晚因「國家統治轉型委員會」奪權後才平息。
學校成了腥風血雨的人間煉獄。根據官方統計共45人喪命,145人受傷,3094人被逮捕,27人遭起訴,18人入獄。而這份傷亡人數統計,是不被多數人所相信的。
在法政大學內被公開凌虐的記錄畫面,此照片也為1977年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獎作品〈Brutality in Bangkok〉
被逼迫就範的學生們
民主剛萌芽就走了,而獨裁政權又來了
之後,在泰皇默許之下,軍方再度頒出拿手的政變戲法,說要維穩社會秩序。接著,國會解散、實施戒嚴、禁止政黨活動及建立媒體審查機制,而推翻文人政府的總理社尼,聲稱阻止一場由越共支持的陰謀。一切又回到1973年10月14號前的專制氛圍。
此後,在這3年間才剛吹起的民主浪潮嘎然而止,左派意識的聲音彷彿瞬間被按下靜音鍵,為農民與勞工爭取權益的社會運動也消失了。就像在薩諾斯的彈指之間,一切灰飛煙滅且悄然無聲。
統治階級與上層的菁英分子再度掌握政治權利與財富的流向,剝削與不平等的現象加劇,在新政府的組成與政策當中,亦不見左派的位子與蹤影,軍政府再度掌握大權。
至今,法政大學大屠殺仍是一段未被泰國政府所承認的歷史,被噤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