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中年級關卡篇(2)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 個人因素
- 社經背景
-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中年級關卡篇」開始,會有自然科的部分出現。筆者會把很多到國中還不會的狀況,一一解釋給各位聽,大家就會明白,並不是你家小孩天生數理科差,而是小學沒學好,後面自我放棄。
因為,數學是累積的,自然科也是。到了國中後,很快就會從小學的具體比喻,跳進用數學計算的抽象認識。國一生物就算了,國二大概第一次段考後就躺平到大考,你怎樣鞭策他,他死都不想要學,挫折感實在太大。
數學的困難在於分數與小數,自然的問題則在於名詞定義的清晰。本篇先提數學,下一篇再講自然。
為何有人會「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
分數可以說是決定未來國中數理好壞的分水嶺,因為分數的運用從單純的切割,到方程式運算,理化的密度、速度等要用,單純只是會計算,絕對不夠。所以除了練習量外,筆者把焦點放在常見的失誤,以及練習的重點上;累積的練習不夠,效果就是會不好,這就不需要再反覆提了。
分數學不好,大多數學生的問題是「除法」不好,也就是他並不懂分割的意思;若是連分割都不懂,那就要麻煩回到除法去重來,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小事。如何確定他並不理解「分割」的涵義?筆者的經驗是,問下面這2題就大概知道了。
(可點圖放大)
簡單說,會出錯的第一點,是對於「一個物體切分成多個」、「好幾個物體分出一個」,概念弄不清楚。
比如一塊披薩切成四等分的小片,每一片是原來的「四分之一」。一盒裝四塊相同大小的披薩,每一塊披薩也都是整盒的「四分之一」。會有學生不理解,為何這兩種狀況都是四分之一。
別意外,真的有人不理解,他不懂為何大塊切割成小塊,跟好幾個拿出一個,數字的表現結果會一樣,陷入了分數是一種分割,但抓不住抽象概念的處境。這其實代表當初除法的時候就沒學好,無法將除法的概念運用到實際物體上,導致認識分數的時後轉不過來。
通常這種人不會太多,但下一種人開始就變多了,也就是會把分母跟分母相加、分子跟分子相加。
以圖例輔助理解分數的抽象意義
扣掉上課不專心的部分,這代表他不懂分數的相加減,本質還是加減法的一種,所以不能「分母分子各加各的」。這要用實際的案例給他看,不能一直用數字寫,因為他就是基礎概念不懂了,再丟練習給他,會挫折到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