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舒晴台北2日電)近期北部水情維持穩定藍燈,中南部卻是「求水若渴」,全台供水呈現兩樣情,也再度凸顯台灣水源不均的問題,如何透過彈性區域調度,如北水南送等方式調配水資源,成為當務之急。

對於氣候專家而言,2020年寫下一項極端紀錄,豐水期沒有颱風侵台帶來雨量,是1964年以來僅見,讓石門、翡翠與曾文等水庫存量一度拉警報,去年9月底至10月上旬,翡翠水庫蓄水率曾跌至約48%,石門水庫蓄水率也降至約43%。

根據水利署資料,2020年6到11月,水庫集水區降雨量僅有661毫米,為歷史最低,比歷年平均降雨量1635毫米少了近1000毫米。

打開水龍頭就有源源不絕的自來水,民眾習以為常的生活小便利,但難以想像的是台灣被列為缺水國家,雖平均年降雨量雖達2500毫米,但因降雨集中豐水期、地形陡峻,水資源不易蓄存利用,加上人口稠密,換算成每人每年能分配降雨量4000噸,不及世界平均值的1/5。「台灣水資源問題的挑戰,如同撒哈拉地區的國家一樣險峻」,經濟部水利署對用水提出警告。

台灣的水資源除了患寡,更嚴重的是患不均。前陣子拜東北季風之賜,紓解岌岌可危的北部水情,石門水庫蓄水率上升到逾6成,翡翠水庫蓄水率也升至9成以上,甚至需要放水調節水庫胃納量。

然而雨神沒有眷顧中南部,中南部水庫存量節節下降,如全台最大水庫曾文水庫,蓄水率僅剩不到1/4;新竹、苗栗和台中也因為水情不佳,進入第二階段限水,和嘉南地區2021年第一期稻作都宣告停灌。

根據水利署資料,翡翠管理局曾在去年12月1日12時至12月2日6時進行調節性放水,短短18小時放出水量為2158萬噸,若能將這些水引入曾文水庫中,約能使曾文水庫蓄水率上升4個百分點,相當可觀。北中南水情大不同,讓外界關注水資源調配管理問題。

北中南水情大不同,北水南送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北水南運需布建較完整的管網系統,由於水資源輸送多半利用重力,而台灣河川之間有分水嶺,若要跨越多區運送,必須要翻山越嶺,困難度較高,儘管工程技術可以克服,但運輸成本會相當高昂。

盤點解渴短期手段,區域調度成為主要方式,目前已有多地實施區域調度,如板新二期計畫讓翡翠水庫供水給新北市板橋、新莊等地區,石門水庫的水則用來滿足桃園地區用水,部分支援新竹地區。

根據資料,去年6到9月翡翠水庫供應到板新水廠有6700萬噸。王藝峰說,板新水廠的水可南送桃園地區,送水能量為一天35萬噸。至於新竹桃園間的聯絡管線,以往每天僅能送4萬噸,2021年初將擴增至一天20萬噸。

王藝峰表示,高雄、台南間也有區域調度,如南化水庫的原水可通過聯通管送至高屏溪攔河堰,再由高屏溪攔河堰送到澄清湖水庫,做成自來水,行政院已核定推動台南高雄間的雙向備援管線,未來互相支援的能量可提升至每天15萬噸,苗栗與新竹、雲林與嘉義之間,也都有類似的作為。

由於2020年氣候異常,水利署提早在豐水期時,便已開始實施區域調度、農業灌溉節水等措施。

截至近日已節水調度5.8億噸,創下史上新高。水利署資料顯示,若沒有節水調度,石門水庫現在恐處於空庫狀態,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量可能也已低於10%。

對於未來是否可能實施更大規模的區域調度計畫,王藝峰指出,2020年豐水期無颱風襲台的狀況「出乎意料之外」,未來調度能量可能要重新估算,一個設施若僅為了因應56年發生一次的問題,成本會很高,不過,隨著氣候變遷,下次遇到相同狀況也許不需要56年,屆時擴大供水也許就有必要性。(編輯:潘羿菁)1100102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