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駐台代表:吸引台商投資 增設專屬工業園區【專訪】
印度代表專訪1(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台北9日電)印度駐台代表戴國瀾說,印度政府致力吸引外來投資,包括為台灣企業創造友善經商環境。印度尤其重視台灣對電子產業的投資,因此由中央政府直接提供優惠獎勵,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專為台商設置的工業園區。
印度台北協會會長戴國瀾(Gourangalal Das)去年7月抵台履新。具經濟學及中文翻譯專業的他曾奉派中國及美國,也曾在印度外交部擔任美洲司司長。
他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促進印台經濟合作是他駐台工作重點之一。為吸引外國投資,印度政府提供空前優惠的獎勵措施。考量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具競爭力,也正積極尋找新市場及成長新動力,印度市場為台灣提供大量機會,台灣也可提供印度產業轉型所需專業知能,發展互利互惠的經貿、技術合作。
關於投資印度的優勢,戴國瀾指出,印度是法治國家,具穩定、可預測、「改革」導向的治理架構。就消費力而言,印度是世界第3大經濟體,有13億人口,具龐大內需市場,國內消費也是經濟成長主要驅動力之一。
此外,戴國瀾說,儘管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實施封城,印度仍是全球外國投資回報率最高市場之一。數據顯示,印度2019至2020年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年增率為20%,總額達743億美元。
印度政府還力圖改革,戴國瀾舉例,印度在2015至2019年4年期間,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經商便利度(Ease of Doing Business)排名自第142名大幅上升至第63名。在稅務方面,中央政府統一各邦稅率,並調降新建生產設施的公司稅至15%。
此外,印度政府還針對資通訊、汽車零件、紡織、機械、再生能源等共計10個領域,推出生產激勵計畫(production-linked incentive scheme, PLI scheme)。
戴國瀾說,自全球化初始,台灣企業即在全球供應鏈保持領先地位,秘訣包括對市場環境變化的敏捷反應。印度具龐大內需市場、供應面優勢,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勢必將在全球供應鏈重組扮演要角,而不少台灣企業確實也視印度為下一階段的戰略要地,已在印度布局的台商涵蓋鋼鐵、半導體、製鞋、資通訊等領域。
台印2002年簽署雙邊投資協定(BIA),於2005年生效,並於2018年重新簽署。
去年有外媒報導,有鑑於與中國的關係惡化,印度政府內部支持與台灣正式展開BTA談判的聲量日漲。對於印台相關談判的可能性,戴國瀾表示,雖然印度十分重視與台灣的貿易關係,但目前雙邊貿易量仍偏低。印度是台灣的第17大貿易夥伴,台灣則是印度的第31大貿易夥伴,「並未反映印度及台灣作為兩大貿易導向經濟體的真正潛力」,因此現階段的工作重點應為提升雙邊貿易的「量」與「質」。
戴國瀾說,台灣對印度的投資仍有很大成長空間。過去近20年,外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金額累計達7200億美元;同一期間,台灣對印度的直接投資金額累計僅8.14億美元。
儘管來自台灣的直接投資額不突出,戴國瀾指出,至少在電子產業,來自台灣的投資對印度舉足輕重。
他舉例,為促進在地生產,印度政府去年3月啟動適用外商及本國企業的生產激勵計畫(PLI scheme),首波納入5家手機製造相關企業,其中就有4家來自台灣。
他說,為吸引外來投資,印度政府去年初針對電子產業推出3項相關政策,包括已提到的PLI計畫,以及電子元件及半導體製造業促進計畫(SPECS)、電子製造業聚落2.0計畫(EMC 2.0 scheme),台灣企業可多加利用。
此外,考量台灣產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力,其中不乏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者,為協助它們儘快在印度的投資環境立足、茁壯,戴國瀾說,印度各層級政府陸續推出專為台灣企業設立的工業園區,有一座已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Bengaluru)開發中。
戴國瀾指出,儘管缺乏相關權威數據,據印度台北協會多方了解,台灣在印度累計約創造了7萬5000個就業機會。
綜合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及印度台北協會的數據,2017、2018、 2019及2020年期間,台印雙邊貿易總額分別為63.38億美元、70.3億美元、57.97億美元、42.9億美元(1至11月)。
根據協會提供的資料,2017至2020年期間,台灣自印度進口的前3大項目為礦物產品(占比超過4成);卑金屬及其製品;機動裝置及機械、電器設備及零件等。同一期間,台灣對印度出口的前3大項目為機動裝置及機械、電器設備及零件等(占比超過3成);塑膠、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及相關產業製品。(編輯:林淑媛)1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