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2021-01-18T12:21:39.679Z
老人死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辉瑞/BioNTech疫苗安全性的担忧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彭博社报道,挪威卫生机构对美德合作的辉瑞/BioNTech疫苗在有严重前期病史的老年人身上的安全性愈加感到担忧。截至1月16日,挪威接种辉瑞/BioNTech疫苗后死亡的人数为29人,死亡者年龄均在75岁以上。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死亡案例发生的确切事件,不过挪威是从2020年12月27日开始注射疫苗的,而截至1月15日,注射的全部是辉瑞/BioNTech疫苗。彭博社1月16日报道称,挪威已向大约4.2万人提供了至少一剂疫苗,而接种者主要是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新冠高风险人群。

挪威药品管理局在发给彭博社的书面回应中表示,该国已经评估了13例死亡病例,另外16例还在评估中,所有死亡病例都是涉及"患有严重前期病史的老年人","大部分对这款疫苗产生了预期中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发烧、注射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及身体基本状况的恶化"。

这些情况让挪威当局担心,这款新冠疫苗对于高龄者、身患绝症者而言可能过于危险。

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指出:"对于那些身体极为脆弱的人,即便是相对轻度的疫苗副作用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那些来日无多的人而言,疫苗的益处可能是非常有限或者无关紧要的。"

同挪威一样,德国也是从12月27日开始接种疫苗,优先接种的同样是80岁以上群体以及包含医生、护工在内的高风险人群

迄今欧盟共批准了两款疫苗,分别是美德合作的辉瑞/BioNTech和美国的Moderna疫苗。这两款疫苗均经过了三期临床试验,数万人参与了测试,其中也包括80、90岁以上群体。参与临床试验者的平均年龄为50岁出头。

"不意味死亡与接种疫苗存在因果联系"

据彭博社报道,辉瑞方面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目前辉瑞/BioNTech正与挪威监管机构一道,对挪威的死亡案例进行调查,挪威卫生机构认为,"迄今为止(死亡)事件的数量并不令人震惊,是在预期范围内"。

挪威药品管理局称:"我们了解到其他国家也有死亡报告,但还没有完整的细节。"该机构表示,不同国家对于优先接种疫苗群体的安排不同,这也会给这些关于疫苗副作用(其中也包括死亡)的报告带来影响。"在接种疫苗前,挪威药品管理局已经告知,在对高龄以及重病患者进行接种时,可能在接种一段时间后出现死亡现象。这并不意味着,疫苗接种与死亡存在因果联系。针对已知的死亡事件,我们认为,疫苗的常见和已知副作用可能对严重的病情、致命后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挪威的死亡报告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和舆论的关注。与辉瑞达成1000万剂疫苗协议的澳大利亚正在寻求相关信息。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发表了医学专家、ABC节目主持人斯旺医生(Norman Swan)联合撰写的文章,表示 "目前就将辉瑞疫苗看作是导致挪威老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还为时过早"。

彭博社报道中也指出,挪威的情况并不代表相对年轻、相对健康的人群应该避免接种疫苗,但是在各国开始发布关于疫苗安全性的监控报告之际,应该更多关注这些方面的数据和指标。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新负责人库克此前就表示,对疫苗安全性的追踪,特别是对于那些基于mRNA等新技术疫苗的追踪,将在广泛开始接种后成为最大挑战之一。

德国也存在死亡事件

德语媒体也关注到了关于挪威的报道。与挪威一样,德国也是从12月27日开始接种疫苗,最初接种的也是辉瑞/BioNTech疫苗,而优先接种的同样是80岁以上群体以及包含医生、护工在内的高风险人群。

德国《日报》注意到,挪威卫生机构上修改了其12月公布的疫苗接种建议,改为建议不要对"极度虚弱"的人进行接种。

《法兰克福汇报》也刊文对挪威事件进行了报道,同时指出在德国也存在接种疫苗后的数起死亡事件。不过报道称,德国疫苗审批机构保罗·埃利希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的一名发言人指出,不能从接种后死亡这一时间背景中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目前已经观察到的(死亡)事件没有明显超过预期"。

根据保罗·埃利希研究所信息,从12月27日至1月10日德国共接种了大约61.4万剂疫苗,这期间发生了913起"不良反应",其中有51例是"严重的",相当于每1000针疫苗接种率的0.08,其中有一人遭遇永久性伤害,有7人死亡。

七名死亡者是4名女性和3名男性,年龄在79至93岁之间,他们在接种疫苗后2.5小时至4天内死亡。一名女性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死于肺栓塞和心血管骤停。其他6人的死亡原因仍不清楚,但是他们都有严重的前期病,例如癌症、肾衰竭、阿尔茨海默氏病。保罗·埃利希研究所说,这些疾病"可能是死亡的原因",目前还在等待进一步信息。

截至周一(1月18日),德国已经有超过一百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针对关于疫苗接种及其安全性的常见问题,德国政府网页有详细的解答,供人们查阅。

© 2020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