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强扭的瓜不甜
2021-01-19T16:02:42.285Z
(德国之声中文网)2020年是澳中关系急转直下跌入冰期的一年。北京对诸多澳大利亚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给依赖于中国市场的相关出口产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有观察人士认为,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对华采取较为强硬立场的情况下,北京选择拿澳大利亚“开刀”,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在对华贸易方面的“软肋”。
柏林出版的《日报》周二(1月19日)刊登了该报驻堪培拉记者Urs Wälterlin撰写的分析文章。题为《一段曾经有利可图的婚姻关系走向破裂》的这篇文章将澳大利亚与中国(在闹僵之前)的关系形容为一种毫无爱情基础,纯属为了利益而结合的婚姻。文章写道:
“每位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红色电话,可以直接拨通外国领导人的电话,无需经过繁琐的官方程序或外交通道。然而,如果现在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想要打电话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北京那边是没有人会接听的。几个月以来,两位领导人之间没有过只言片语的交谈。而堪培拉的其他部长级官员尝试联系中方同事的努力,也都是徒劳。
“拒绝对话很显然是北京目前的施压手段之一。墨尔本迪肯大学的政治学者博奇尔(Scott Burchill)这样的专家们对此并不意外:‘中国想要宣示自己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他认为,澳大利亚应对中国崛起的做法,恰恰给西方各国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
相关图集:从小伙伴到两相厌:中澳关系怎么了?
文章指出,主要症结在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建立在经济利益之上的一种功利性婚姻关系。而现在这种关系面临着土崩瓦解。”
回顾了近来中澳双方之间的种种摩擦和对峙之后,作者援引国际关系专家博奇尔指出,这场“政治乒乓赛”的结果只能有一种——那就是澳大利亚会输掉比赛。从80年代以来的“利益丰厚的贸易往来”,再加上5年前签订的自贸协定,把这一切毁掉,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毫无意义”。
文章说,“中国在澳大利亚所有出口贸易中占有33%的份额遥遥领先,是澳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北京恰恰选择在痛处下手,就毫不令人意外了。”比如说澳产葡萄酒,虽然在中国进口葡萄酒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是卖到中国的葡萄酒,每年能够给澳大利亚经济创造折合5.25亿欧元的产值。
文章写道:其实堪培拉对北京发出的批评,比如针对新疆问题、香港问题,都绝不是毫无根据的指控。但是政治学家博奇尔指出,澳大利亚目前落到这样困难的境地,问题在于策略失误。“这可能单纯就是由于莫里森政府外交经验的缺失造成的。比如对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发图讽刺澳军士兵的行为,莫里森作为总理亲自出面回击,发表了相当情绪化的声明,但其实他完全可以依照外交惯例,把这件事交给一位‘级别更低的官员’去处理。”
中国抗疫模式不能照搬
《新苏黎世报》(NZZ)的一篇评论文章关注了中国新公布的2020年经济增长数据与中国抗疫模式之间的关系。差不多一年前这个时候,新冠疫情刚刚开始在中国爆发。该文写道:“在经历了短暂的惊吓之后,政府下令让几乎整个国家进入封锁状态。……对于大多数工厂来说,原本只有十来天的春节假期变成到长达多个星期的停工。学生们改为在家上网课。整个国家可以说是一夜之间被强制关机。强硬的措施显示了成效,到3月份,在感染病例数字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封锁措施开始逐步放松,而到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就恢复了增长。”
这篇题为《在西方难以想象》(Im Westen schwer vorstellbar)的评论接着笔锋一转,指出:“然而,中国人为这份成功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几乎是足不出户。只有物流公司每天把食物给他们送到家门口,还有很多人因为这种形同软禁的长期居家而出现了心理疾病。还有传言说,仅仅因为某家某户可能有人感染新冠病毒,附近居民就用水泥把他们的家门给封了起来。直到今天,中国对于和其它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仍然进行大面积的限制。”
作者Matthias Kamp指出,这样不顾及个人感受的严厉措施,在西方的开放社会是几乎无法想象的:“为了找到一条折中道路,欧洲各国政府必须要在考虑经济的前提下,在严厉和温和版本的禁足令之间进行权衡,同时保证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加以抉择。这样的做法(要控制住疫情)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会给个人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因此,恐怕只有等到寒冷的冬季过去,以及疫苗接种人数明显增加之后,(欧洲的)经济才能出现持续性的复苏。”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0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