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涵(摘编)
2021-01-19T16:02:42.285Z
“貌合神离”?(图为2019年,李克强和莫里森在曼谷会面)

(德国之声中文网)2020年是澳中关系急转直下跌入冰期的一年。北京对诸多澳大利亚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给依赖于中国市场的相关出口产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有观察人士认为,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对华采取较为强硬立场的情况下,北京选择拿澳大利亚“开刀”,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在对华贸易方面的“软肋”。

柏林出版的《日报》周二(1月19日)刊登了该报驻堪培拉记者Urs Wälterlin撰写的分析文章。题为《一段曾经有利可图的婚姻关系走向破裂》的这篇文章将澳大利亚与中国(在闹僵之前)的关系形容为一种毫无爱情基础,纯属为了利益而结合的婚姻。文章写道:

“每位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红色电话,可以直接拨通外国领导人的电话,无需经过繁琐的官方程序或外交通道。然而,如果现在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想要打电话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北京那边是没有人会接听的。几个月以来,两位领导人之间没有过只言片语的交谈。而堪培拉的其他部长级官员尝试联系中方同事的努力,也都是徒劳。

“拒绝对话很显然是北京目前的施压手段之一。墨尔本迪肯大学的政治学者博奇尔(Scott Burchill)这样的专家们对此并不意外:‘中国想要宣示自己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他认为,澳大利亚应对中国崛起的做法,恰恰给西方各国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

相关图集:从小伙伴到两相厌:中澳关系怎么了?

紧密的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中澳自贸协定》,同年12月开始生效,两国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澳大利亚的乳制品、牛肉、海鲜、酒水等产品,以及煤、铜、镍等矿产资源可以部分零关税的低价格销售到中国。图为2016年时任澳总理特恩布尔(Malcom Turnbull)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握手。彼时的双边关系即使称不上亲密,至少也是友好合作。
工党议员被指“通华”:2017年的一起事件形成了中澳关系走向猜忌和对峙的转折点:工党参议员邓森(Sam Dastyari)迫于压力辞职。他被指控与一些中国商人过从甚密,其中包括据称与中共有联系的商人黄向墨。此后澳媒体开始曝光中国试图影响堪培拉政界的行为。当年内,特恩布尔总理就推出了一部旨在遏制外国干预的法律,对北京的防范之意十分明显。
带头禁用华为:2018年,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由,做出了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的决定。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发起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早已成为西方国家顾虑的对象,但澳大利亚则是美国的西方盟友中率先正式宣布禁用华为的国家。
新冠疫情源头调查:尽管政治领域的气氛日益紧张,但是中澳之间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中国对于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一场从中国武汉席卷全球的疫情带来了根本的转变。堪培拉政府发出对新冠病毒源头进行独立调查的呼吁,彻底惹怒了北京。
“反华急先锋”?:在新冠疫情方面的争议,再加上澳政界和智库机构对新疆“再教育营”情况的调查披露,以及对香港民主法治遭到限制的批评,都使得堪培拉在北京眼中成为了“反华急先锋”。据一名中国官员透露,中国驻澳大使馆甚至有一份文件还列举了14项澳政府引起中国不满的行为。
澳驻华记者出于安全考虑紧急离境:2020年9月,中国外交部证实,前央视主持人、澳籍华裔女记者成蕾已经因为“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而接受调查。随后两名澳大利亚驻华记者——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驻华记者比尔·伯特斯(Bill Birtles)和《澳大利亚金融评论》(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的记者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在北京被中国国安人员约谈。据称,约谈内容与成蕾案件有关。两人于9月7日紧急撤离中国。
“战狼”:赵立坚推文惹风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其推特账户上发布了一张由中国艺术家付昱(网名为“乌合麒麟”)创作的讽刺画而陷入外交争端。画中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子抵住一个阿富汗儿童的脖子。赵立坚以此来讽刺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杀害平民的事件。推文发布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立刻发表讲话,要求赵立坚撤下图片,并要求中国政府道歉。北京方面并未道歉,反而还讽刺堪培拉政府更应该为其士兵在阿富汗犯下战争罪行而“感到耻辱”。
北京下关税“狠手” 澳告到WTO:就在赵立坚推文风波发生之前,中国商务部刚刚宣布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开征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212%。此外,澳洲大麦和牛肉等产品也成为北京惩罚性关税的受害者。由于中国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澳洲出口产品原本有大约三分之一销往中国。堪培拉政府已经表示要把关税案告到WTO,但是这些制裁对相关产业构成沉重的打击,已经是难以改变的事实。

文章指出,主要症结在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建立在经济利益之上的一种功利性婚姻关系。而现在这种关系面临着土崩瓦解。”

回顾了近来中澳双方之间的种种摩擦和对峙之后,作者援引国际关系专家博奇尔指出,这场“政治乒乓赛”的结果只能有一种——那就是澳大利亚会输掉比赛。从80年代以来的“利益丰厚的贸易往来”,再加上5年前签订的自贸协定,把这一切毁掉,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毫无意义”。

文章说,“中国在澳大利亚所有出口贸易中占有33%的份额遥遥领先,是澳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北京恰恰选择在痛处下手,就毫不令人意外了。”比如说澳产葡萄酒,虽然在中国进口葡萄酒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是卖到中国的葡萄酒,每年能够给澳大利亚经济创造折合5.25亿欧元的产值。

文章写道:其实堪培拉对北京发出的批评,比如针对新疆问题、香港问题,都绝不是毫无根据的指控。但是政治学家博奇尔指出,澳大利亚目前落到这样困难的境地,问题在于策略失误。“这可能单纯就是由于莫里森政府外交经验的缺失造成的。比如对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发图讽刺澳军士兵的行为,莫里森作为总理亲自出面回击,发表了相当情绪化的声明,但其实他完全可以依照外交惯例,把这件事交给一位‘级别更低的官员’去处理。”

中国抗疫模式不能照搬

《新苏黎世报》(NZZ)的一篇评论文章关注了中国新公布的2020年经济增长数据与中国抗疫模式之间的关系。差不多一年前这个时候,新冠疫情刚刚开始在中国爆发。该文写道:“在经历了短暂的惊吓之后,政府下令让几乎整个国家进入封锁状态。……对于大多数工厂来说,原本只有十来天的春节假期变成到长达多个星期的停工。学生们改为在家上网课。整个国家可以说是一夜之间被强制关机。强硬的措施显示了成效,到3月份,在感染病例数字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封锁措施开始逐步放松,而到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就恢复了增长。”

一年前,中国采取了强硬的封锁措施以遏制新冠病毒的扩散

这篇题为《在西方难以想象》(Im Westen schwer vorstellbar)的评论接着笔锋一转,指出:“然而,中国人为这份成功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几乎是足不出户。只有物流公司每天把食物给他们送到家门口,还有很多人因为这种形同软禁的长期居家而出现了心理疾病。还有传言说,仅仅因为某家某户可能有人感染新冠病毒,附近居民就用水泥把他们的家门给封了起来。直到今天,中国对于和其它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仍然进行大面积的限制。”

作者Matthias Kamp指出,这样不顾及个人感受的严厉措施,在西方的开放社会是几乎无法想象的:“为了找到一条折中道路,欧洲各国政府必须要在考虑经济的前提下,在严厉和温和版本的禁足令之间进行权衡,同时保证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加以抉择。这样的做法(要控制住疫情)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会给个人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因此,恐怕只有等到寒冷的冬季过去,以及疫苗接种人数明显增加之后,(欧洲的)经济才能出现持续性的复苏。”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0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