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后势头将减弱 疫苗及房地产为主要关注点--经济学人智库
路透香港1月6日 - 经济学人智库最新发表报告预期,2021年中国GDP的强劲复苏将会淡化国内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但随后的增长势头将会减弱,而这将会反映在新冠病毒疫情对就业及收入的持续影响;货币及财政政策倾向紧缩;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
报告并提出有一些趋势值得注意,包括中国如何通过开发疫苗恢复国际声誉;针对房企新规下三、四线房价的走势;及政治上的变化。
经济学人智库预期,中国将在2021年成为首批开始大规模分配新冠疫苗的国家之一,除了有利本国的人民外,中国冀通过开发疫苗以重建其因疫情而受到打击的国际声誉,尤其希望通过疫苗的分配巩固其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而这些国家是中国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争夺影响力之地。
报告指出,去年10月中国加入了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疫苗全球获取机制(COVAX),但因物流上的挑战,中国有可能面对过分承诺和交付不足的风险。
在房地产方面,报告指,紧缩的货币政策及针对房地产商的新风险评级系统将会对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带来震荡,当中三、四线市场最为脆弱。随着中国和世界经济正常化,今年内地货币政策将趋紧,市场利率上升将增加房地产投资者的融资成本,抑制市场投机活动。
报告称,去年8月内地提出针对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的融资监管新规,令大型房地产商控制债务水平的压力增大。从中国最大房企--恒大集团受到的压力证明,新规将促使开发商减价出售库存或减少买地以避免现金流出现问题。
至于2022年政治局常委换届前后内地的政治情况,亦是经济学人智库今年的关注点。
另一方面,经济学人智库关注全球能源市场的走势。报告认为,今年能源市场自疫情的影响中恢复力度仍将微弱,估计能源消费最早要在2022年才会回复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在这背景下,主要经济体有机会转向更绿色的经济复苏,而这情况发生至什么程度,在今年会变得更清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报告认为亚洲其他国家也可仿傚。
此外,中国现时已是亚洲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参与者,占该地区可再生能源产能的三分之二。中国减碳战略的更广泛影响是,由于经济规模效应更大,这将进一步令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使太阳能和风能的应用部署更具成本效益。这对亚洲其他地区至关重要,因为区内除了日本和印度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方面一直滞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