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大灾之年”中国新增信贷创新高 疫情仍反复政策不会急收手
路透上海1月12日 -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令2020年注定会成为极其难忘的一年。巨大的经济冲击之下,中国金融当局祭出超预期的宽松政策,为实体经济提供助力,去年新增人民币信贷近20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称,中国经济渐步入正轨,给了政策回归常态的底气,12月社融存量增速的连续下滑也印证了“拐点”的到来。但考虑到开年后疫情散发不止,信用风险阴云亦未远去,政策转稳的过程中,肯定不会急于收手,要时时关注扶稳再送一程。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整体上看,12月金融数据延续了前一个月的下行势头,显示在货币政策向常态化回归过程中,“宽信用”进入稳定退潮期,存量社融及M2增速等指标向名义GDP增速靠拢的趋势正在形成。
他解释说,数据下行势头主要是指:12月末,M2和存量社融增速分别为10.1%和13.3%,比上月末下降0.7和0.3个百分点,降幅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贷款增速则与上月末持平。
央行行长易纲对今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最新表态就是“稳”字当头。具体来说,将使用广泛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流动性维持在合理水平,确保广义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的增长,基本与名义经济增长相匹配。退出疫情期间措施对经济的影响不大。
中国境内本土疫情散发出现加重迹象。对此,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因素将继续拖累中低端服务业表现,延后政策退出节奏。短期内,需要继续对央行货币政策态度保持关注,央行在春节前可能都会倾向于维持资金面的相对宽松。
央行周二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6万亿元,略高于路透1.22万亿的调查中值;去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创纪录新高,同比多增2.82万亿元。
最近集中发生在北方的疫情反复,导致石家庄、邢台、廊坊等多地实行封闭管理;继河北省后,辽宁省也宣布将适当推迟省人大会议召开时间。
**非标和信用债拉低社融,社融拐点进一步确认**
信贷数据中,12月企业中长贷表现较为突出,意味着政策面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效果持续显现;相对而言,当月信托贷款大降和债券融资少增幅度明显,拉低了社融增量。12月存量社融增速继续下滑,社融拐点进一步得到确认。
华泰证券张继强团队最新点评称,社融增速低于预期主要源于融资信托整改和信用债风波。今年1月份存在春节错位等因素,预计监管会适度管控增幅,天量信贷仍可期,社融继续受制于地方债发行节奏。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11月末同比增速为13.6%。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2万亿元,低于此前2.2万亿的路透调查中值,比上年同期少4,821亿元;2020年社融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王青指出,从全年社融结构来看,主要特征是债券和信贷融资大幅增长,成为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发力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延续下降势头,表明严监管并未因疫情来袭而出现方向性调整。
在现有的经济复苏和金融数据情况下,分析师们对短期内政策预期多为稳为主。
在招银理财高级分析师陈郑看来,春节之前流动性压力都不会大,“我们觉得降准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临时性的准备金(CRA)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除了降准之外,其他几个临时性的渠道,包括MLF(中期借贷便利)和CRA,都是在央行的可选范围之内。”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分析师罗云峰也表示,经历了去年5-11月的连续收紧后,货币政策后续进一步收紧挤压金融机构杠杆的空间和力度或比较有限,目标转向实体去杠杆;但在稳定宏观杠杆率的目标下,货币政策持续放松的概率更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