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低温“趴窝”续航能力骤降的新能源汽车 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路透北京1月26日 - 去年在北京摇到新能源车号的张女士看着新买的某品牌能源车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终于摇到车牌可以拥有自己的爱车了,恨的是北京最冷的那几天,看着噌噌比以往掉的更快的续航里程那种揪心的感觉。
“就怕跑一半没电,车里空调暖风都不敢开,只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手套开车,如果不是因为单位距离家将近30公里,真不如坐地铁方便。”张女士缩在冰冷的代步工具中无奈地称。
虽有环保、低噪的优势,但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新能源车续航能力差,充电时间长,且寻找充电桩不易,这或许就是拥有新能源车一族共同的痛点。
周二工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就问:前一段时间,中国北方出现了严寒天气,许多开电动车的司机表示“扛不住”,电动车出现了低温“趴窝”情况,电池性能衰减迅速,这给人们使用电动车带来了不便,也让更多潜在的车主选择观望。工信部为此召开了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研讨会,请问对这一问题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案?
“应该说这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也只有依靠更高水平的发展去解决。我们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政策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低温使用性能一定会获得实质性提升。”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说。
去年11月国新办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目前比例约为5%。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车正成为下一个风口,吸引各路资金纷纷涌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由负转正。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分析师预计,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增长30-40%,至180万辆左右。
**新能源车,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随着行业逐步成熟和规范,中国对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虽呈退坡之势,但在政策的支持下电动车行业的市场前景却是一块看的见“大蛋糕”。面对南北区域气候的巨大差异,如何解决冬季的续航能力差及用车环境等,不仅考验着车企技术上的功关能力,也需要政策在消费环境方面的改善。
中国目前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出台、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新规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印发等等。
从12月份各大车企公布的数据上看,在传统车企中,长城和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41.6%和30.44%,而造车新势力增长更迅猛,蔚来汽车 理想汽车 小鹏汽车均实现了三位数的高增长。
对于实行摇号政策的一线大城市如北京,潜在购车一族在看到摇中传统的燃油车牌遥遥无期时,很多会转向机率明显高一些新能源车。只是续航能力差,充电柱不足的硬伤也让他们对新能源车有一种想说爱你并不容易的感觉。
跑出租车的张师傅直接吐嘈:“因为是运营车辆公司统一购买的新能源车,夏天天热必须开空调,冬天天冷必须开暖风,如果是燃油车一天跑400多公里没问题,可新能源车抗不住啊,跑半上午就不敢拉客了,琢磨去哪充电人少点。”在他看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是选择燃油车,“新能源车开着心太慌了。”
在中国强调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背景下,汽车消费无疑是最有消费潜力,但也最受制诸多外在条件和环境限制的大额消费品。而技术上的硬伤能否通关显然至关重要。
黄利斌表示,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工信部组织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加快低阻抗成膜添加剂,全气候电池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最近,又组织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推动解决这一问题。有几项措施:
一是要求汽车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二是支持整车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改善用户体验。三是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