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 促中小微动产融资防范“萝卜章”
路透北京1月25日 - 今年初中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正式上线,不仅将显著推动中小微企业动产融资发展,由担保权人办理登记的机制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性,以防范虚假登记纠纷及“萝卜章”事件。
中国央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周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并指出,实施统一登记后,办理登记的主体变更为金融机构等担保权人,而为保障自身权益,其在设定担保前会主动核实担保财产的真实状态,也会在登记时全面准确地登记担保财产信息。
“从前期四个地方的试点情况来看,没有发生因虚假登记出现的纠纷。”她称,如果出现错误或者虚假登记,登记系统也提供充分的救济渠道。
2019年7月,香港上市公司承兴国际(后更名为“美好发展”)被曝用“萝卜章”伪造与京东和苏宁等公司的供应商合同,以供应链融资的名义骗取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的资金,规模超过30亿元人民币。彼时,承兴国际伪造的合同,即在央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上自行披露,但缺乏核验真假的手段。
2019年,中国央行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在北京、上海两地推动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工作;2020年,统一登记试点范围扩展至重庆、广州两地。
2020年12月国务院发文称,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由当事人通过央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自主办理登记,并对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登记机构不对登记内容进行实质审查。
谢丹称,与实质审查相比,自主登记能够显著提高登记效率,也符合现代登记服务理念和国际上最佳实践经验。
另外,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也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起到促进作用。央行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约60%以上的资产为应收账款和存货,但金融机构担保贷款中,约60%要求提供不动产担保,动产担保融资不足40%。
“形成错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机构相对分散,登记查询效率较低,影响了动产融资的发展。”谢丹称。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试点中,民营和小微企业新增担保登记业务占比超过95%、融资金额占比超过80%;2020年平台促成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2.1万亿元,加倍完成国务院“促成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目标。
**打破担保物权多头管理**
在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全国统一登记之前,中国担保物权存在多头管理、成本高昂且查询效率较低等问题。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等近期撰文指出,中国担保物权登记职责分散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并由不同的法律作出规定。
如《动产抵押登记办法》规定了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的抵押权登记机关是工商部门(机构改革后为市场监管部门);《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规定了应收账款质押权的登记机关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使用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融资租赁交易查询的通知》规定了融资租赁的出租人可以在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融资租赁登记。
“多头登记,导致查询企业的财产担保状况、评估交易风险面临巨大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罗培新在文中称。
谢丹也谈到,此前中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制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登记机构相对分散;二是登记查询效率较低;三是企业登记负担较重。
而此次改革就针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并能提升金融机构接受动产和权利担保的意愿,因统一登记能够便利其查询已担保信息,有助于降低和控制信贷风险和成本。
中国央行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在发布会上表示,从2021年1月1日至目前,新发生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四类动产抵押登记的占比已经超过了9%,市场反映比较良好,整体过渡比较平稳。(完)
(路透中文部黄斌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