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张欣:中国反垄断不是代表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利益 - 公民论坛
2020年底,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商业帝国上空风云突变。先有11月初蚂蚁金服上市融资计划临时被紧急叫停,原本被看作是史上最大规模的集资行动被拦腰斩断;不久后,12月24日,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又宣布对阿里巴巴集团涉嫌垄断立案调查。多年来被中国媒体盛赞为创业榜样、成功典型的马云一夜间踪迹成谜,此前雄心勃勃进军国际市场的阿里集团及旗下蚂蚁金服命运如何也颇为引人猜测。虽然商海沉浮总有不测风云,但马云及旗下集团的遭遇之突然也颇令人怀疑是经济运作规则使然。如何看北京中央政府近期对马云及阿里巴巴集团的出手措施?针对阿里巴巴的反垄断调查与美欧国家的反垄断调查有何不同?旅美经济学者、美国托莱多大学经济系荣休教授、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张欣先生接受本台电话采访,从经济学角度谈了他的观察与分析,对中国重走政治干预经济的老路颇有担心。
“中国的反垄断不是代表消费者和潜在竞争者的利益”
法广:您对马云旗下的阿里巴巴商业帝国连遭中央政府出手措施感到意外么?
张欣:"我对其中背景无法有太多猜测。只能从经济学角度做些概要分析。蚂蚁金服是 一种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当然有一定风险。比较积极的方法应该是,鼓励这些创新,同时加强监管。但它此后的发展,说明原来的考虑至少在上层是计划不周:允许它上市,当中又下令封掉,说明原来允许它上市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或者是经济或者是政治上的问题。我们大概猜想,蚂蚁金服上市之后,收到了上面的批示,要求停止。但停下来以后怎么办?上面显然没有想好。从经济学角度说,限制垄断没错,因为垄断不利于竞争,不利于经济发展。但这不是不可解决的。比如对垄断可以监管,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其他企业参与竞争。"
"阿里巴巴在电商平台处于垄断,唯一与它竞争的是京东,或者说双寡头(垄断)。但阿里巴巴还跨界到支付领域,那里是微信和它竞争。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在很大程度上起货币的作用。支付宝是一种交换媒介,就是货币。在经济学中,货币的定义就是交换媒介。在购买或售卖情况下发挥交换媒介作用。过去是用纸币或者支票,美国现在用信用卡,中国是用支付宝。现在中国,你不需要带货币,有支付宝就够了。这有多厉害。在这个领域唯一可以和支付宝竞争的是微信支付。在这个货币支付,阿里商业帝国庞大对中国经济也举足轻重。如果有风险当然要防范,但这些都可以通过监管的方法解决。可支付宝已经有很多年了,要延伸出去做金融服务也是正常的。现在的做法好像不是简单的监管,而是整个将阿里巴巴准备做的金融服务这部分停了。以后是否重新开放,还不知道。"
法广:中国官方媒体近日不断强调反垄断的重要性。其实,美国有关部门近期也开始对谷歌、脸书、亚马逊等网络巨头采取反垄断措施,欧洲也有反垄断法。中国的反垄断与欧美国家的反垄断有什么不同么?
张欣:"从经济学角度讲,垄断对经济不利。所以要反垄断。但是,在西方,监管垄断以及反垄断措施,是由民选政府和代表大部分消费者,或者其他潜在的竞争者组成的整套体制,来实现限制。中国的反垄断就很难讲了。中国现在是党说了算。我过去常说,这种党治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成功,就是要党政分开、党企分开。但现在又把党和企业混在一起了。中国的反垄断就出现这样问题:它不是代表消费者和大部分潜在的竞争者的利益去反垄断,而是代表党的指挥去反垄断,代表的是个人意志、代表最高领导思维去反垄断,而不是专家和消费者代表的思维和考虑。这就会出问题,没有效率,对经济发展不利。这是西方反垄断与中国反垄断的基本差别。"
法广:西方的反垄断的监管机制中好像同时也有一整套法律机制在运作……
张欣:"那当然。外国反垄断已经实践很久,有一整套法律程序和机制在执行监管。中国则是靠党的领导一句话,一级一级的党的领导,最后按照最高领导习近平批准去解决。这就比较麻烦。是靠长官意志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比如:反复听证、让所有关联利益集体如消费者企业等参与,公开透明地反垄断,这也就很难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令人担忧的是,专家化的意见现在不能成为主导”
法广:蚂蚁金服11月初上市前夕突然被叫停,发生在中国政府反复强调警惕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就蚂蚁金服而言,它是否已经处于的确构成金融风险的阶段呢?
张欣:"它现在还不能说已经构成金融风险,但是可能有潜在构成金融风险的情况,因为蚂蚁金服的小额贷款服务、股票基金或者其它金融产品等,如果很多,万一周转出现什么问题,就会构成风险。由于它涉及面很大,就会给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安。从经济学或公共政治角度,这些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比如,除了监管之外,可以学习海外经验,强迫蚂蚁金服购买金融保险,获得保险银行和中央银行担保。这样,万一有什么问题, 这些小额的借款人、贷款人如果受到损失,比如可以有80%由金融保险公司补偿他们,等等。就是说,办法有的是,既可降低风险,又可以让金融创新健康发展。而不应该把它一棍子打死。"
法广:蚂蚁金服如今面对的情况是否对金融创新本身也是一种打击呢?
张欣:“那是肯定的。国家应该是监管,而不是直接控制或者干脆打死。一控就死,一棍子打死,就又回到毛泽东时代去了,那经济就完蛋了。现在还要看中国政府下一步怎样做。我想,在中国国内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一定也有两种意见。稍微清楚一些的人会认为,应该鼓励创新,只要监管措施跟上就行,不要一棍子打死。比较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职业化的专家化的意见现在不能成为主导,而是各级主管把政治上的考虑放在第一位,由长官意志决定一切。长官意志错了,下面也纠正不了,那就危险了。过去大跃进怎么出来的?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必须防范这种趋势,这会把国家引向灾难的。”
法广:一些企业家的遭遇在社会上引发一种评论,认为在中国,企业不能大,大到不能倒。在您看来,马云面对的困境是否也是因为它有大到不能倒的危险,所以要对他采取一些措施……
张欣:“大概不能单纯说是“大到不能倒”这个标准吧。国有企业越大越好,国家的银行会不断给它钱,无论它亏本到什么程度,银行都会给它贷款。主要的问题是,不能又是太大,又是私人企业,那样中国领导人就不放心了。中国现在是这个问题。”
法广:就是私人企业不能大到不能倒……
张欣:“对。如果又是私人企业,又大到不能倒,它就会担心你是不是会在政治上挑战它。一个小的私人企业,政治上不可能挑战它,就不会有问题。大的国企,无论是中石油,还是其它,即使再大,反正也是控制在手中。党就怕有一个大型私人企业能够挑战国企在某个领域的垄断地位,比如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蚂蚁金服因为有很多银行金融和货币领域的功能服务,这对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形成挑战。从逻辑上推理,我相信, 除了中共领导人外,国有银行看到很多既得利益可能被冲击,他们也会出来反对(马云)。”
“中国经济领域在走回头路”
法广:中国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一直推行的就是希望能党政分开,政企分开。马云的阿里巴巴也是在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做大做实的企业。马云现在的遭遇是否意味着(中国)要走回头路呢?
张欣:“最近几年我们也在谈,这已经不仅仅是担心,我们现在也看到了,经济领域在走回头路:党企在一起,党政在一起。这样对经济的发展不利。因为经济有自己的规律,需要一些企业家、一些经济学家等专业人士,根据他们自己的判断、才能,再加上利润的行为方式,经济才会有效率。如果要重来党领导一切, 甚至要党组织在企业中成为领导骨干,而不是企业家、老板说了算,企业功能就扭曲了,企业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再下去,就又回到毛泽东时代了,经济就一定没有效率,甚至会走向灾难。我们已经经历过大跃进、大饥荒、文革等民不聊生的状况。这是我们最担心的。”
中国政府对雄心勃勃的阿里巴巴猛踩刹车之际,有消息显示,美国卸任在即的特朗普政府考虑将阿里巴巴列入限制投资黑名单。有趣的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此发表评论时,指责美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