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技术战非常可能会持续下去 - 法国世界报

在周五下午出版的法国世界报及其网站上,有好几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其中由Simon Leplâtre撰写的文章强调,不论是私有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北京在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上,是不惜余力,中国也因而产生了一批工业巨头,从而使中国成为了强国。另一篇由同一作者撰写的文章则强调,电子芯片是中国工业的软肋。还有一篇由中国工业问题专家让-弗朗索瓦·杜福尔(Jean-François Dufour)撰写的文章则分析说,“中美之间的技术战非常可能会持续下去”。杜福尔介绍了华盛顿当局是如何阻止北京获取半导体的,而半导体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无法绕过的组成部分。
文章表示,对中国来说,即将离任的特朗普总统是一个调门非常高的对手,但是,北京知道,真正的问题并不随着特朗普的任期结束而结束,华盛顿奉行的技术遏制政策是更长期的更低调的逐步演化的结果,它在2020年又跨过了一个决定性的关口。
文章表示,由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发起的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可能会在其继任者上任之后而平息。但对中国当局来说,这是一个边缘性的问题,因为这场贸易战是没有起到效果的。
北京更为担心的是,更具决定性的技术战非常有可能会继续下去,因为,这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结果,也不是一个人的决定的结果。远在特朗普之前,技术战就开始了。更为重要的是,技术战是美国政府战略反思的结果。
文章写道,美国的目的是要阻止中国加速出现的技术崛起。2015年,当习近平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并不再掩饰中国的雄心时,在华盛顿的眼中,阻止中国的技术崛起,就变成了紧急的事情。
五年后的2020年,技术战集中到了最微小但也最有效果的半导体上。半导体是中国所有技术项目的核心,从自动驾驶的汽车到智能电网,再到制造它们的未来工厂和让它们运行必须有的电信设备,这些半导体电子元件都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它们也是中国工业的致命弱点,中国需要的半导体数量是其能够生产的数量的五倍。
美国对中国这一弱点的打击是集中在华为身上的,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
第一个阶段被证明是相对无效的,方法是控制美国半导体企业向华为销售产品,但华为通过自己的备用组件的设计,展示了华为的出乎意料的快速应对能力。
但华盛顿第二阶段的进攻就非常有效了。美国政府确定,中国工业的主要弱点不是其半导体设计的能力,而是其生产半导体的能力。电子行业的中国企业遵循该行业的全球模式,按照 “无工厂”的模式发展,将其研发成果的生产工作留给了专业分包商,尤其是台湾人和韩国人。
2020年,美国政府决定控制使用美国技术生产的所有组件的销售,而在半导体中,到处都是美国技术。美国先是针对华为,随后又把销售管制扩大到了其他中国企业。
不过,中国也没有坐以待毙,中国的第一个反击,是用国产元件替代进口元件,这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中国的第二个反击,是通过许多激励机制和资金支持,建立最先进的半导体产业。但是,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文章最后表示,美国的遏制战略不会制止中国的技术发展,但是会减慢它的发展速度。同时,美国的遏制战略对第三国的公司比如欧洲公司来说,也不是没有后果的。因此,在贸易谈判中技术将处于关键的地位,它对北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