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2021 - 14:11

本周开启美国“历史性的一周”,当选总统拜登周三将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接过领导国家的重担,但同时,参议院也要进行对特朗普的弹劾程序。在美国正遭遇疫情重创、陷入深度社会经济分裂、而且其在全球的领导角色也面临挑战的时候,拜登将如何治愈美国的伤口举世瞩目。

1月6日国会大厦暴力事件后,为了确保拜登就职典礼的安全,首都华盛顿目前完全没有新总统就职的欢乐气氛,反而是军人遍布街头巷尾,到处可见铁丝网和高大的篱笆墙,俨然变成了一个军事营地。在此氛围中进行的总统就职典礼,拜登将以``团结的美国''为主题宣誓,致力于修复分裂的美国社会。前任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克林顿(Bill Clinton)和小布什(George W.Bush)将出席就职仪式。特朗普将缺席。

美国副总统当选人哈里斯将在周一辞去参议院的职位,为她在周三就任副总统做准备。哈里斯即将以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女性副总统身份载入史册。

特朗普离任之际 参议院弹劾审判也将开启

两位知情消息人士周五向路透社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目前计划周三新任总统就职当天早上离开华盛顿,特朗普现在计划在位于华盛顿近郊的空军一号基地安德鲁联合基地举行告别活动。尚不清楚他周三是否会发表讲话。之后他将飞往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在海湖俱乐部开始他卸任总统后的生活。一位政府官员表示,一些顾问一直敦促特朗普在拜登就职日之前邀请他到白宫会面,但没有迹象显示特朗普愿意这么做。

特朗普在参议院的弹劾审判可能在乔·拜登上任仅几个小时后开始。民主党人指控特朗普于1月6日对国会大厦“煽动起义”,称其支持者发起暴动,造成5人死亡。民主党掌控的众议院通过了弹劾会,现在已经交到了参议院。民主党人认为他犯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总统罪” ,特朗普阵营认为这次审判是“对美国宪法和民主的可耻攻击”。特朗普的团队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尚未选择律师代表他。

与即将离任的总统接近的,有影响力的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敦促民主党参议院领导人一旦进入参议院就拒绝这一程序。他在周日的一封信中承诺,否则:“我们将无限期推迟这个伟大国家的康复。”

白宫还表示,在任期的最后几天,特朗普还在继续“为美国人孜孜不倦地工作”,没有有“很多会议和很多电话”。

消息显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向参议员称,他们决定是否就国会骚乱将特朗普定罪,要凭“良心投票”。麦康奈尔过去数日向参议员表示,其决定属个人决定,意味着不会要求参议员统一票向。

不论成功与否,特朗普都将成为历史上首位遭到两次弹劾审判的总统。

拜登公布12项措施扭转特朗普的政策

特朗普时代即将结束,市场对拜登胜选感到振奋,但仍在观望新政府的支出和抗疫计划。拜登阵营公布了其施政路线图,以使美国摆脱经济,社会和健康危机,而不会因特朗普的弹劾程序而放慢脚步。包括已经提出1.9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承诺向国人发放1,400美元的刺激支票等措施。

候任白宫幕僚长罗恩·克莱恩(Ron Klain)在一份媒体备忘录中表示,拜登将在周三公布“约12项”之前承诺过的行政措施,来推翻现任总统特朗普的一些做法。周三将采取的行动包括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撤销对数个穆斯林占多数国家的旅行禁令、延长联邦学生贷款支付的暂停时间,以及强制要求在跨州旅行时佩戴口罩等。多数措施属于对特朗普政策的扭转,且不需要国会批准。但拜登还将公布一项期待已久的移民政策,为数百万无证移民提供获得合法身份的途径,同样也不需要国会批准。

克莱恩表示,拜登“首日”承诺中的一系列措施将在就职后的九天内开始执行。这些举措包括扩大新冠病毒检测,要求政府在采购时优先选择美国产品等……

建制派主导下的美国外交走向

对于在美国政坛四十多年来身经百战的资深政客拜登当选后的美国政治走向,舆论分析也关注他主导的美中关系与美欧关系走向等重要地缘政治议题。普遍认为,拜登就任后,建制派思维将主导外交政策,学界认为更稳定且可预测。但特朗普执政4年世局深刻变化,拜登修补盟邦关系并与中国在竞争中合作将面临重重阻碍。

美中关系将更具“建设性”?

 对于中国,特朗普上任后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在贸易、科技等层面对北京强力施压。尤其是过去一年,美中关系因疫情不断恶化,从相互制裁、驱逐记者到关闭领事馆,双方互斗使出以往难以想像的手段,关系也下探建交40多年来谷底。特朗普任期尾声仍不松手,除下令禁止透过支付宝等8款中国应用程式交易外,国务卿蓬佩奥也宣布取消美台交往限制,被视为巩固强硬抗中格局之举。

  这些作为拉高拜登执政后与中国重修旧好的难度,但学界普遍认为,由准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领导的外交团队虽然是建制派归位,美中关系却难重现昔日光景,在中国崛起且对美国威胁日增的背景下,华盛顿仍将把北京视为战略竞争者。

多位专家形容拜登执政后美中关系将更具“建设性”,言下之意是两国在国际间竞逐时保有合作空间,有别于特朗普任内双方几乎全面对抗的局面。

中央社报道指出,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近期也取道美国智库,在亚洲协会(Asia Society)视讯研讨会呼吁中美重建战略对话架构,透过对话管控分歧、稳定双边关系。   但在美国国会朝野都主张强硬面对北京的情况下,拜登政府不大可能要求英国、澳洲等盟邦收回成命,毫无限制让华为等中国电信设备厂商布建5G网路。美方如再度邀请解放军参与环太平洋军事演习(RIMPAC)、允许中国驻休士顿总领事馆恢复运作,理由也将被严密检视。

而拜登如果重视人权,但却为气候、抗疫等合作机会而对北京打压香港公民自由视而不见,势必会在国内遭遇反弹,这是美中改善关系遭遇的重大难题。

美欧关系也亟待修复

 美中关系难修补之余,拜登另一挑战是恢复美国与欧洲紧密关系,这牵涉到他誓言联合盟邦对抗北京的棋局。 特朗普执政4年拥抱单边主义,屡屡对欧洲盟友加徵关税、批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导致美欧关系伤痕累累。欧洲联盟与中国谈判7年的全面投资协定近期达阵,被视为拜登上任后将难以和欧洲盟邦围堵中国的迹象。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会长哈斯(Richard Haass)6日在一场线上座谈会说,美欧关系经历75年来最严重波折,欧洲担忧特朗普主义4年后可能回归,拜登执政虽能让欧洲稍微安心,却不一定能化解欧洲对美国政局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