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8T08:51:57.749Z

阿洛伊斯·希特勒 (Alois Hitler)
(德国之声中文网)奥地利历史学家桑德格鲁伯(Roman Sandgruber)的新著《希特勒父亲家书 - 他的儿子如何成了独裁者》jin'ri出版。书中收录希特勒父亲,一些迄今从未公开过的信函。作者认为,希特勒的父亲在希特勒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阿洛伊斯·希特勒1902年去世之前,是奥地利海关官员,由于工作需要,他们全家曾搬迁十八次。书中披露的31封信函是老希特勒写给修路工拉德雷格(Josef Radlegger )的,因为此前他购买了后者在奥地利北部的一个农家宅院。尽管阿洛伊斯·希特勒从没有过农村生活的经验,但信中总要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乡村士绅姿态”,作者桑德格鲁伯如此写道。作者认为,阿洛伊斯具有专制、刚愎自用以及高度自恋的多重性格。
文如其人
桑德格鲁布在书中引用的信函都是此前从未发表过的。五年前,修路工拉德雷格的曾孙女向作者提供了这批信函文献。桑德格鲁布通过研究希特勒父子的笔体发现,两人都喜欢采用棱角分明的花体书法。
反犹主义者希特勒1889年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Braunau),母亲是其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克拉拉·普策尔( Klara Pötzl)。书中披露,希特勒后来一直试图隐瞒童年时代一家人曾在林茨一处犹太人拥有的房屋中生活的历史。相关的信函还显示,1907年,希特勒生母濒危之际,还曾接受一名犹太医生的治疗。后来这名医生为了躲避纳粹逃到了美国。
桑德格鲁布认为,所谓希特勒在移居维也纳后才演变为反犹分子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少年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反犹思想。
相关图集:《我的奋斗》世界上最危险的书?
亲笔签名版最受欢迎:希特勒的这部具有煽动性的著作《我的奋斗》的合订本曾作为结婚礼物送给新婚夫妇和政府官员。带有希特勒亲笔签名的版本尤其受到世界各地收藏爱好者的欢迎。为此,收藏者甚至花费数万欧元。
阿拉伯语版:阿拉伯语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可追溯到1950年。在该版本的底页出现多个纳粹标志。
法语版:1939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封面上写着:“每个法国人必读此书。”这句类似推荐或警句的话语出自路易·赫伯特·利奥泰(Marschall Hubert Lyautey)。他曾在一战中任法国陆军元帅,也是一名殖民军人。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赫伯特·利奥泰去世。图片右侧是《我的奋斗》的又一版本。
“引发讨论最多的作品之一”:希特勒一直企图征服大不列颠,但最终他的计划破产。英国人是如此憎恶这位德国独裁者,以至于战争结束后,在当地出版该书并没受到任何阻碍。图片上是《我的奋斗》一书的宣传广告,称这是当代世界引发讨论最多的作品之一,并推出精装版。
红色版本: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一样拥有众多战争纪念品收藏家。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在美国的需求量也很大。拍卖会的起拍价大部分在3.5万美元左右。
“希特勒在阿富汗”:在喀布尔街头,人们可以公开购买到合法销售的《我的奋斗》及相关海报。
塞尔维亚语译本:《我的奋斗》塞尔维亚语译本曾出现在2013年萨拉热窝(Sarajevo )举行的国际书展上——尽管该版本是评论版《我的奋斗》。
“希特勒的身影”:如果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 Tirana)散步,人们便可以在街头的橱窗里看到“希特勒的身影”。在地拉那的一些书店里,《我的奋斗》一书被“堂而皇之”的摆在书架上。
1908年,青年希特勒前往维也纳,尽管求学遭拒,但并没有放弃成为艺术家的理想。
桑德格鲁伯表示,有关希特勒这段人生轨迹的描述,此前主要依据其儿时玩伴库比策克( August Kubizek)的说法,但最新的史料显示,相关的说法并不准确。
1933年,希特勒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魁身份出任德国总理,随后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对犹太人及其他受压迫群体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屠杀行动。
相关图集:当年希特勒身边的那些人
戈培尔的秘书布隆希尔德·珀姆泽(Brunhilde Pomsel):珀姆泽十分靠近权力中心。作为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秘书的她,却声称自己的角色并不重要。她说,战后她才知晓发生了犹太人大屠杀这样的事情。1942年至1945年珀姆泽效力于戈培尔,直到在宣传部的地窖里被苏联红军逮捕,1950年获释。后来珀姆泽在西南德意志电台以及德广联慕尼黑分部做秘书工作,直到1971年退休。
希勒特私人秘书特劳德·荣格(Traudl Junge):她的故事曾两度搬上银幕。特劳德·荣格(Traudl Junge)以希特勒最后时日为主题的回忆录先被制作成了纪录片,2004年又被改编成故事片《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荣格22岁那年(1942年),希特勒亲自选中她作为自己的私人秘书,从此荣格成为希特勒四大秘书之一。她曾声称对纳粹的罪行并不知情,后来她对自己在纳粹政府中扮演的角色,也渐渐产生了批评态度。
希特勒保镖罗胡斯·米施(Rochus Misch):罗胡斯·米施(Rochus Misch)是希特勒的保镖,一直跟随元首直到最后柏林攻陷、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他是党卫军成员,从1940年开始成为希特勒卫队的成员,后来又担任元首的电话接线员。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亲眼目睹自杀后希特勒夫妇尸体的人。后来,他曾说过,他对政治不感兴趣,他只是一名普通士兵而已。
希特勒司机埃里希·科姆普卡(Erich Kempka):埃里希·科姆普卡(Erich Kempka)很早便表现出对纳粹运动的支持,1930年加入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同年加入党卫军SS。两年后,科姆普卡被任命为希特勒的司机,在这个位置上,他干了13年,直到1945年4月30日,那天,他协助焚烧了希特勒夫妇自杀后的尸体。对于这段服务于希特勒的历史,科姆普卡从未试图进行掩饰。1945年被美国士兵抓获后经历了长年关押,后撰写了题为“希特勒的最后时日”的回忆录。该书在他1975年死后受到新纳粹的推崇。
希勒特御医特沃德·摩尔博士(Theodor Morell):摩尔博士于1933年纳粹上台之年加入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1936年在摄影师霍夫曼的力荐下成为希特勒的医生。此后他一直跟随希特勒,直到柏林战役的最后阶段,被希特勒强令撤离。每一天,他都会给希特勒送上药片药丸以及注射针剂,希特勒对摩尔博士更是无条件的服从。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摩尔博士有着犹太血统。曾在一次大战期间自愿上前线的摩尔博士,于1945年5月18日被捕。美军审问时说,为什么不刺杀希特勒?摩尔回答:“他是我的病人呀。”摩尔没有被定罪,于1948年5月在巴伐利亚去世,终年62岁。
希特勒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霍夫曼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纳粹,早在1920年便加入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此后不久即1921年,霍夫曼成为纳粹党主要干部以及希特勒的专职摄影师。在这个位置上,霍夫曼为扩大对纳粹的宣传以及树立希特勒的形象,可谓“功不可没”。战后霍夫曼被判处4年监禁 ,1957年去世,终年72岁。生前霍夫曼从未对自己效力希特勒政权表现出悔悟。
父子俩都蔑视“权威”
希特勒对父亲威权的唯一一次激烈抵制,就是拒绝了父亲让他做公务员的建议。
桑德格鲁伯写道:“他想当一名自由自在的艺术家,而不想子承父业去当公务员。”
不过,尽管如此,父子俩也都具有“蔑视”权威的一面。尽管希特勒终身未退出罗马天主教会,但他并不认同宗教神权。
希特勒家书是新的电影素材?
在《南德意志报》为桑德格鲁伯新作撰写书评的菲德尔施密特(Alexandra Föderl-Schmid)写道,希特勒“非常注重血缘纯正和雅利安血统,但他本人的族谱中却存在很多漏洞。”菲德尔施密特在书评中写道:关于阿洛伊斯·希特勒的家世,“几乎没有任何可资考证的文献。”
目前市面有大量关于希特勒私人司机、医生、新闻官、摄影师或者秘书的影视作品或书籍,但却没有一部是关于希特勒父亲身世的。
菲德尔施密特表示,桑德格鲁伯书中披露的大量信息,足以拍摄一部关于希特勒家世的新影片。
希特勒文体今犹在
联邦政府反反犹主义专员克莱恩(Felix Klein )上个月对法新社表示,尽管二战结束已经75年了,但德国现在的政府和法律文件中仍有29种文字表达方式保留了希特勒时代的烙印。比如,批评人士认为,德国基本法第三款中“种族”(Rasse)一词就应当被取消。德国总理默克尔对这项改革建议持开明态度。
达扬/洪沙(德新社、法新社)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