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T09:48:49Z

路透上海/北京2月9日 - 中国央行周二公布,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58万亿元,创纪录新高,且高于路透3.5万亿的调查中值;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9.4%,低于10%的路透调查中值。

资料图片:2013年7月,人民币纸币。REUTERS/Jason Lee

央行数据并显示,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符合路透调查中值12.7%。

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并为历史次高,同时亦高于此前4.45万亿元的路透调查中值,比上年同期多1,207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

主要数据: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58万亿元,路透调查中值3.5万亿元

--1月末M2同比增长9.4%,路透调查中值10%

--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路透调查中值12.7%

--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17万亿元,路透调查中值4.45万亿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8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 周茂华:

1月份社融、新增信贷同比双双多增且强于预期,显示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央行未来几个月政策转趋观望。

1月人民币信贷数据强劲,主要受居民信贷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提振,尤其与消费支出相关联的居民短期信贷同比多增4,427亿元,足以显示内需动能在持续恢复中,一方面国内疫情持续受控,政策环境支持,内需持续回暖;二是受春节假期影响。

1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2.76万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增2.6万亿元,这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去年春节在1月份,这使得企业发放奖金和工资结算,导致企业存款转移至居民存款,进而也对居民投资非银理财行为造成影响;由于宏观经济与春节因素,也会对财政投放节奏构成影响;预计2月居民、非银机构存款增加,企业存款将明显下降。

--招银理财高级分析师 陈郑:

这个数据首先确实反映出整个实体经济需求比较旺盛,还有就是包括居民的房贷需求比较旺盛,最终导致银行是比较缺信贷额度的,所以表内的票据是减的比较多的,主要是原因是要腾出信贷额度。需求旺盛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今年春节在2月份,1月工作日要多一些。

考虑到春节和疫情的因素,社融和M1超预期的幅度很大,然后M2又不及预期的幅度又很大。因为实体需要的流动性资金会比较多一些,所以M1比较高。还有社融比较高,另外一块的话,M2比较低也是因为首先居民存款,春节因素延后了一些,年终奖等很多是在2月份发的;还有一部分是基金的分流,确实基金销售比较火爆,以及疫情导致的现金需求比较少。所以整体来看就是M2很差,M1很强。

央行的态度是至少大方向是明确的,会比较灵活,根据短期的一些实际情况来做调整。但是货币政策报告强调了两个点,都是从风险角度来出发的,讲居民的杠杆风险,还有全球流动性收紧的风险。这两个风险都是想说明央行之所以偏谨慎是有理由的,是在打预防针。

目前市场是在央行的希望的方向在运作的,资金面属于中性,不会有太大的一个波动,市场慢慢理解到央行态度之后,经过前段时间大的调整之后,最近也慢慢的适应了。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 廖志明:

当前融资需求旺盛,1月社融超预期。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中长期占比高。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按揭贷款高增长,说明房地产信贷集中度政策不会对按揭贷款增量造成很大影响。当前信贷需求旺盛,主要银行反馈来看好于2020年同期,特别是制造业信贷需求改善显著,信贷受控增长。

社融超预期主要是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4,902亿元,这也反映了融资需求旺盛,1月下旬银行明显压降票据融资。

--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 罗雨浓: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实体融资需求超预期旺盛。表内和表外、短贷和长贷数据都挺好,这样的数据是在央行控信贷增速的背景下取得的,反映了实体融资需求的强劲。

金融数据也解释了央行为何在1月开始边际收紧货币,除了永煤违约缓和的因素,信贷增速过高也对紧货币提出了要求。后续基本面向上的态势仍将延续,金融防风险或成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点,融资需求强劲+控杠杆是对债市最不利的组合。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周浩:

总的来说跟预期也差不多,社融高一点,(信贷)增速应该比去年的12月份还略低一点点,就是政策正常化的延续,但似乎也没有说紧缩得非常的厉害。

低于预期的肯定是M2增速,肯定跟这个管理异地存款、管理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有关系,可能还是宏观审慎的一个需要吧。M1增速倒还是不错,可能还是目前工业企业的利润状况相对比较良好一些。

往前看,还是会保持一个相对比较缓慢的正常化进程,因为按照目前来看的话,到今年年底如果社融增速回到10%左右,每个月可能还需要增速降0.2-0.3个百分点,可能到下半年日子会比较难过一点。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 张旭:

我们注意到,投资者对今年1月的信贷数据格外关注。此时我们想强调的是,单月的信贷数据波动较大,且相对于其余月份,1月的信贷数据更容易被扰动、更不容易精确反映实体经济的需求。

一方面,1月份的数据容易受到上年“积压”项目的影响。受限于金融机构内部的年度信贷额度,一些项目无法于年内投放,会“积压”至次年1月集中放款,这也是形成历“开门红”的重要原因。显然,上述“积压”量会夸大1月数据的波动。另一方面,1月份的数据又容易受到本月信贷计划的影响。1月信贷投放的冲动较强,因此金融机构通常会在内部给予相应的把控,甚至一些机构还会出现月末负增长的现象。所以,金融机构的调控又会平滑1月数据的波动。

在上述两方面影响的综合作用下,1月信贷数据常被投资者误读。甚至部分投资者认为,今年1月信贷增量创出新高说明经济已经过热了。我们认为,实体经济的需求不太可能在一个月内发生突变,目前企业信贷需求是强劲的,但并不是过热的。

**相关背景**

--中国央行周一晚间发布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分析师认为,政策延续中性态度,但专门提及居民消费贷等,表明防风险的调门提升,政策回归常态步伐更显坚定。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最新撰文指出,2021年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不左不右;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MLF(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增长,但也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一个风险在于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去年有所升高,第二个风险是不良贷款增加;外部风险方面,也留意资本流动情况。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日前表示,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继续设立增速目标可能会加大地方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并出现地方虚报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

--最新公布的中国1月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双跌至数月低点,凸显经济回暖在疫情反复之下的脆弱性,以及出口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这或许有助于缓解市场对政策紧急转向的担忧。(完)

欲浏览央行新闻稿,请点选 here

here

here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