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财经新闻一周回顾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一周(2月8日-10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政经】 --实验室事故引起新冠病毒的假说极不可能,不会展开此方面溯源--WHO联合专家组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专家组已完成在武汉的科学研究工作。联合专家组外方组长、WHO跨物种传播动物疾病专家Peter Ben Embarek称,实验室事故引起新冠病毒的假说是极为不可能的,未来溯源工作不会就这方面开展。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变化
中国央行发布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焦点》中国CPI同比再度转负、PPI回正,货币政策缓慢收紧走向不变
受高基数以及非食品价格弱势影响,中国1月CPI同比再度沦为负值;但寒冷天气和春节假期临近导致鲜菜鲜果和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带动1月CPI环比创一年高点。PPI同比则转为正值并创逾一年半最高水平,后疫情时代消费弱于生产的特征比较明显。
--《焦点》中国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终稿删改关键条款,互联网巨头紧箍放松引争议
在公开征求意见约三个月后,中国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周日正式落地,相比征求意见稿,终稿删改了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等关键条款,并完善了认定平台企业垄断行为的考虑因素及救济措施。
--中国科技业者强化法务能力,应对监管机构严格查缉--消息人士
根据消息人士说法及招聘广告,中国大型科技业者正强化招聘法务及合规专家,同时为潜在罚款拨备资金;目前中国各主管机关正进行前所未见的反垄断及数据隐私追查行动。
--习近平:中国争取未来五年自中东欧农产品进口额翻番,拓展电子商务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计划今后五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商品,争取实现未来五年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翻番,双方农业贸易额增长50%。
--《焦点》中美关系将保持紧张,拜登政府在贸易问题上不会仓促行事--策略师
经济学家和策略师表示,中美关系将保持紧张,美国总统拜登既不太可能仓促地与中国达成新的协议,也不太可能降低对对华关税,即使他愿意重新参与多边贸易。
--杨洁篪同美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敦促美方纠正一段时期以来的错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周六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时表示,中国敦促美方纠正一段时期以来的错误,同中方一道,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中国商务部: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限购地区号牌指标数量配置倾斜
为进一步巩固汽车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势头,中国商务部印发通知,优化汽车限购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限购地区号牌指标数量配置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新能源家用汽车给予支持,研究不限购的具体措施。
--中国商务部:美国对集成电路及其产品发起337调查,涉及中美九家企业
中国商务部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2月8日对集成电路及其产品发起337调查,涉及中国、美国九家企业。
--中国商务部: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
中国商务部公布,今年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FDI)9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折合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
--中国工信部就汽车芯片供应短缺与相关企业交流,要求加大产能调配力度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电子信息司就汽车芯片供应短缺问题与相关企业座谈交流,要求加大产能调配力度,提升流通环节效率,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努力缓解汽车芯片供应紧张问题。
--美国白宫预算管理局局长提名人表达对中国在遵守贸易规则方面的担忧
美国白宫预算管理局局长提名人Neera Tanden表达了对中国的批评,她担忧中国技术构成的潜在安全威胁,并指责北京方面未能履行双边承诺。
--2020年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未达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目标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287.5亿美元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未达到两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设定的365亿美元的采购目标。
--美国海军称,两个航母打击群在南中国海执行联合行动
美国海军表示,两个美国航母打击群在南中国海执行了联合行动,这是自2020年7月以来首次进行这类行动。
--美国航母打击群南海演习,中国外交部: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澳籍记者成蕾被拘押半年后遭中国正式逮捕--澳洲外长
澳洲外交部长佩恩(Marise Payne)表示,澳籍记者成蕾因涉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机密,在被拘押六个月后已遭中国正式逮捕。
--澳籍记者成蕾被逮捕,中国外交部:希望澳方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预中方依法办案
--中国对加拿大构成严重的战略性威胁--加国情报机构主管
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局长David Vigneault罕见地公开表示,中国试图窃取机密和恐吓华人社区,对加拿大构成了严重的战略性威胁。
--美国务院称正密切关注中印边界争端,对中国不断试图恐吓邻国的模式感到担忧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Ned Price)表示,美国正在密切关注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边界争端,并补充说,华盛顿支持直接对话和和平解决争端。
【金融】
--《焦点》中国1月新增信贷创新高,表内外票据融资冰火两重天
2021年首月中国金融数据“迎头彩”,新增人民币贷款刷新纪录新高,社融增量则超预期亦创历史同期高点,彰显实体经济需求旺盛,且开年房贷火爆也叠加助推。当月表内外票据一减一增,“冰火两重天”的表现则显示在政策调控下,银行信贷额度吃紧,令不少需求被压制。
--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同比降2.71%,不良率仅微降未来形势仍严峻
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遭新冠肺炎疫情重击。为扶持实体经济,中国决策层出台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的金融让利实体政策,同时计提了创纪录的拨备,全年实现净利润19,392亿元,同比下降2.7%,这是自监管公布统计数据以来(2010年四季度)首次年度负增长。
--中国央行: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预计今年可印发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央行正在研究修订《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预计2021年可印发,将综合评价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业务的开展情况,适度扩大使用场景;将来创设货币政策支持工具时,可将业绩评价结果作为依据之一。
【固定收益】
--中国公开市场:本周净回笼1,000亿央行“稳字当头”,节后MLF续做料对冲为主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周三进行200亿元人民币七天期逆回购,本周转为净回笼1,000亿。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操作仍坚持“稳字当头”,彰显其对流动性“不急不躁”的克制态度;预计春节后政策基调亦会如此,关注届时MLF(中期借贷便利)续做情况,但料会以对冲到期为主。
--中国首批碳中和债券面世,六家公司三年期品种利率多分布在3.45%-3.65%
路透综合上海清算所数据和新华社报导显示,中国南方电网、长江三峡集团等六家公司发布的首批64亿元的碳中和债,除了南方电网尚未公布结果之外,三年期品种发行利率多分布在3.45%-3.65%,两年期品种发行利率为3.40%。
--中国首批外币同业存单春节前面世,交行一个月期美元存单收益率0.11%
在上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宣布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外币同业存单后,多家银行赶在春节前“尝鲜”发行。其中交通银行已在周二完成发行,其以美元计价的一个月期同业存单参考收益率为0.11%。
【外汇】
--中国数据:1月外储小跌终结两连升,主因汇率折算及资产价格变化
中国央行周日公布,2021年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2,106.7亿美元,环比下降58.5亿美元,结束此前连两月增势。去年12月为环比增加380.3亿美元。
中国央行公布,1月末外币存款为9,392亿美元,创有数据纪录以来新高,当月增加500亿美元,上个月则为减少16亿美元。
【证券/行业】
--深圳证交所启动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专家认为不会加速市场扩容--报载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近日启动合并主板与中小板相关准备工作。中国证券报引述专家认为,此举不会加速市场扩容,两板股票估值和流动性不会有大的变化,也不会弱化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功能。
--中国证监会延长临上市股东入股时间标准,申报前12个月内新股东为突击入股
中国证监会上周五发布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指引,沪深交易所随后在答记者问中称,该指引延长了临近上市前入股行为认定的时间标准,将申报前12个月内产生的新股东认定为突击入股,且股份取得方式包括增资扩股和股份受让。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称,希望拜登政府实行“开放的政策”
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他相信拜登政府在制定针对华为的政策时会考虑到美国的商业利益,并补充说,华为仍然希望购买美国产品。
--华为就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将其认定为国家安全威胁的决定发起法律挑战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将其认定为对美国通信网络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决定发起法律挑战。
--《焦点》腾讯加强对核心业务防御,阻止字节跳动侵蚀地盘
拥有超过9,000亿美元的市值,腾讯控股可能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和中国互联网巨头,但它也被吓坏了。TikTok和抖音的所有者字节跳动迅速成长,已经大举进军腾讯所珍视的那些商业领域,包括广告、游戏、直播、社交媒体和办公软件。
--腾讯回应被博泰车联网等举报涉嫌垄断:“恶意炒作垄断”不应成为侵权挡箭牌
中国博泰车联网和上汽通用五菱就腾讯涉嫌垄断一事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提交了反垄断举报书,指腾讯滥用其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对车联网产品与服务市场产生了排除、限制竞争的后果。其后腾讯在其官方微信回应称,腾讯及其产品遵循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理念为用户和第三方产品提供服务,“‘恶意炒作垄断’不应当成为侵权的挡箭牌。”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唯品会不正当竞争罚款300万,公司回应将全面整改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金额300万元人民币。唯品会随即回应称,接受行政处罚决定并将进行全面整改。
--中国国务院发文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云南白药及片仔癀盘中创新高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特色优势彰显,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文推动其加快发展,中医药板块周二走势强劲,云南白药、片仔癀盘中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市监总局就电池起火等问题约谈特斯拉,公司回应称将加强内部管理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称,日前就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约谈特斯拉北京及上海公司。
--中国顺丰控股拟176亿港元购嘉里物流51.8%股权,并增发A股募资至多220亿
中国物流巨头--顺丰控股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部分要约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嘉里物流51.8%股权,总对价约为175.55亿港元。
--海航控股预计重整计划中转移债务金额不少于725亿,海航集团已出具承诺函
中国海南航空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重整申请被法院受理后,在重整计划中,按同等比例将部分无救助性质的带息普通债转移至股东和关联方海航集团和海航航空集团清偿,转移的债务金额预计不少于约725亿元人民币。
--海航基础:将在重整计划中解决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问题,总额超百亿
已宣布进入重整的中国海航集团旗下海航基础设施投资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在重整计划中通过资本公积金差异化转增方式,解决同等金额的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约44.6亿元人民币、需承担责任的未披露担保预计约88亿元。
--中国华晨集团:拟与宝马扩大合作生产更多车型,未来交易需经债权人等批准
此前被质疑“逃废债”并已进入重整的中国华晨汽车集团公告称,拟与德国宝马进一步扩大合作,探讨在沈阳生产更多宝马车型;但因华晨集团已进入重整程序,未来相关交易需取得债权人等批准。
--中国1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94.3%,大幅反弹至疫情前水准
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与一年前相比几乎翻了一番,同比增94.3%达3,957.2万部,大幅反弹至新冠疫情前水准。
--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拜腾考虑通过合并SPAC上市--消息人士
据消息人士告诉路透,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拜腾正在商议通过与一家特别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来上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