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2021 - 11:34

中国继续是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近日来,人们对中国的关注包括多个方面。下面摘要报道媒体对经济实力继续朝中国推移以及美中关系等话题的报道。

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德国联邦统计署2月22日发布消息说,中国连续第五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尽管有新冠危机,德国与中国的贸易2020年同比还是增长了3.0%。2020年,德国大部分进口产品是来自中国。德国出口产品大部分是销往美国。数据处理仪器,电器和光学产品是德国最重要进口产品,最重要出口产品为汽车和汽车零件。

德国和中国的贸易仍然在增长,而德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则在削减。根据目前暂时的统计,2020年,德中贸易额达2121亿欧元。德国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强劲。德国对外贸易顺差排名第一的是对美贸易,顺差为361亿欧元。其次是对法国贸易顺差为344亿欧元。第三位为对英国贸易,顺差为322亿欧元。德中贸易则相反,中国对德出口顺差为204亿欧元。

德国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分别为荷兰和美国,双边贸易额各为1728亿欧元和1716亿欧元,分别下跌了8.7%和9.7%。

《明镜》周刊指出:尽管出现了新冠危机,但经济实力仍在朝中国推移。

美中关系是德国媒体始终关注的一个焦点。《明镜》周刊报道说,特朗普执政期,美中关系跌入低谷。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中国要求重新启动美中关系。中国高级外交官王毅周一表示,“近年来,美国切断了所有层面上的双边对话。”中国愿意和美国重新开始会谈,以解决各种问题。王毅同时要求华盛顿撤回对中国产品的惩罚关税。他认为,这是对中国技术领域的荒谬压制。但拜登已经发出继续对北京政府施压的信号。在他和中国国家和党主席习近平第一次通电话时,他已显示,他不会改变美国对中国的强硬路线。《明镜》周刊认为,中国呼吁美国撤回惩罚关税的要求难以实现。

《新苏黎世报》关注了中国的春节。在德国和欧洲文化活动大都停摆的同时,中国就地过年措施给电影院带来了破纪录的收入。就地过年本来是一件苦事。但中国人变苦为甜了。根据中国《环球时报》的报道,在一周春节假期内,即2月11日到17日之间,中国电影院的营业额达到了破纪录的78亿元人民币。这一营业额给人印象深刻,因为,电影院的容量因新冠疫情也都受到限制。北京是影院内每第二个位置必须空着。其他地方是四个座位上只能坐三个人。根据瑞士USB银行专家们的分析,中国能创造如此高的营业额,意味着中国电影生产商现在能够生产出更好的电影。尽管电影院的数据令人惊叹,人们仍然必须看到,中国人在今年的春节里始终面对巨大挑战。

《法兰克福汇报》就慕尼黑安全会议报道说,美国总统拜登认为,世界站在集权制度和民主制制度的十字路口。拜登在寻求伙伴,以抵制中国和俄国。他期望欧洲为盟友,共同稳固西方的价值。拜登表示,将赢得欧洲人对美国的信任,让美国重又回到领导地位。默克尔强调说,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但谈论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行动。她呼吁德国跨出自己的阴影。她说。德国愿意让德国士兵驻守阿富汗更长时间。德国愿意开写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新篇章。

但慕尼黑《水星报》采访了政治学家Carlo Masala。这位政治学家表示,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显得激情澎湃,但默克尔给人疲倦和劳累的感觉。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议上没有提到中国。就俄国,他只是说,必须继续进行对话。拜登明确说明,和中国将存在长期的体制冲突。欧洲应该如何行动呢?会议给人的印象是:德国做不了什么。德国只能等待,只能坐山观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