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度賣地計劃有15幅住宅地,預料可建6000個單位,有關興建量是11年來新低,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被問到是否反映私人發展土地「乾塘」,他表示不能夠這樣看,要視乎每年能釋放出來的土地是否準備好。

黃偉綸說,有些土地需要做規劃,有些則面對司法程序,與5年前的數量做比較是不公道,因為當局在策略上有改變,2019/20年的公私營房屋比例由6比4,改為7比3,對能夠興建的單位數量自然有影響,更多土地需要用於公營房屋。

他強調,政府會計算幾個土地來源,不覺得是「厚此薄彼」,從總數而言,今年的1萬6500個潛在供應量較上年度仍要高。市建局在2020/21年沒有供應單位,但未來一個年度會提供3000個單位,是近10年沒有見過。

黃偉綸指出,10多年前做的規劃,目前進入收成期,包括東涌擴展區及古洞粉嶺北的新發展區,陸續會推出,當局會按運輸及房屋局在每年12月交代的10年期目標,再變成之後的供應目標。

他表示,市場的貢獻同樣重要,發展商上年度的部分土地需要改契,今年有4000多個單位,未來一年參考估算會有3000個單位,但參考並非預測,每年都有調整,又強調看不到賣地計劃是一年比一年跌的趨勢,會有上上落落,視乎改劃工作的進度。

黃偉綸說,土地成為熟地再到建成房屋,往往滯後很久,加上部分私營房屋改為公營房屋,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預料達到31萬6000個,終於超越10年長策估計的30萬1000個的需求,對社會來說是平衡與選擇。這屆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在公營房屋,重申資源並非無限,對私營供應自然有影響。

另外,東九龍會有5幅商業用地研究改劃為住宅用途,黃偉綸承認是與之前商業用地流標有關,例如啟德跑道地3幅用地之前規劃是商業地,部分流標,情況不理想,由於市民對市區住宅地需求仍大,當局認為可調整,研究這5幅商業用地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