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8日電)中國官媒坦言,中國農業發展與生產水準雖然不斷提升,但種植業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尤其關鍵的種子依賴進口,容易受制於人,遭「卡脖子」。

中新網今天引述新華社旗下刊物「半月談」所發表的文章「農業『芯片』握在自己手裡:種業創新化解洋種子依賴風險」。

文章說,種子素有「農業芯(晶)片」之稱,但目前中國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相對弱,一些品種、領域和環節過度依賴「洋種子」,不僅價格高,進口受制於人,更隱藏「斷種」風險,必須儘早突破關鍵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和深化市場改革,提升育種技術和實力。

文章指出,中國種業育種創新,特別是基礎原始創新,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差距。部分地區的特定種子進口占比達80%以上,價格也遠高於國內種子。中國種子貿易協會數據指,中國2019年蔬菜種子進口2.24億美元,占種子進口額的一半以上。

如號稱「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的黑龍江省克山縣,約一半的種子來自海外。中國的辣椒、洋蔥、胡蘿蔔、番茄、花椰菜等,不少都依靠進口種子育成,其中甜菜和黑麥草種子對外依存度達到95%以上。番

文章稱,中國種子被「卡脖子」主要有5個原因,包括原創性種質相對稀缺、資源精準鑑定能力弱、現有種質資源保護不夠、基因挖掘能力弱、科研機構和企業缺乏有效協作,部分品種育種研發水平低。

文章認為,種業的競爭關係到國家、農業產業的競爭能力,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高科技戰爭」。重要品種如果過度依賴進口種子,將導致中國喪失種子的價格主動權和市場話語權,並可能影響中國農業發展速度、品質和效益。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在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定下2021年8大任務,罕見地將種子問題提高到此層級會議上。(編輯:翟思嘉/周慧盈)1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