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在美华人如何看拜登新政府?
2021-03-07T08:21:10.067Z
(德国之声中文网)2月9日,弹劾前总统特朗普的审判程序正式开始,参议院临时议长莱希(Patrick Leahy)主持了该项程序。2月13日,参议院经过五天的审判程序会后,57名参议员投票认为特朗普有罪,43名认为无罪,因为有罪票数没有达到三分之二,临时议长宣布特朗普无罪。
这条看似重要的新闻在美国华人圈中受到的关注并不多。事实上,自从特朗普被推特、脸书、YouTube等多家社交媒体联合封锁之后,这位曾经总是占据媒体头条的前总统的讨论度直线下降。我加入了波士顿、纽约、洛杉矶等地区的华人微信群进行采访时发现,虽然仍然有特朗普的支持者时不时质疑一下美国大选的结果,提一下“拜登曲线”,也有人发布相关数据对此进行反驳,但是该话题远远不像大选时那样吸引人关注,参与讨论的人寥寥无几。
但是在美国的华人们,无论是关注政治,时常给竞选互动捐款的那批,还是对政治无感的人,对拜登新政府都有着自己的期待。在过去的一个半月里,拜登的几条新政策引发了华人群体的广泛讨论,其中最有关注度的当属拜登在1月26日签署的旨在打击对亚裔美国人种族歧视的行政令。拜登就种族平等问题发表讲话,呼吁人们关注并停止针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歧视,还在推特上发表了相关言论。
疫情期间,因为特朗普总统屡次使用“中国病毒”来称呼新冠病毒,又有一小部分政府官员在没有事实证明时就散播病毒是中国武汉病毒所内泄漏的传言,导致有一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应该为美国疫情负责,亚裔美国人应该为他们在疫情期间所经历的损失负责。这种心态导致了新冠期间针对亚裔的歧视呈指数级增长。我询问后发现,几乎每个亚裔美国人都或多或少受到过歧视——因为戴着口罩而被人驱逐出商店、被人骂“中国病毒”并且被吐口水、在等车的时候被人踢了随身的背包、正常的晨跑却被人报警为私闯民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严重的事件,则有德克萨斯州的亚裔被人用刀捅伤、日本钢琴家在纽约被殴打、来自泰国的老人在旧金山被袭击身亡等等。
华人非常期待这个行政令可以改善自己的处境,但是又担心这样的行政令会流于表面,起不到任何震慑作用。在奥斯汀的黄敏女士就说自己被人吐过口水,但是她当时虽然生气,并没有报警,甚至没看清吐自己口水的人的脸。她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令是否可以让对方收到处罚,什么样的处罚是合理的,如果处罚过于严厉,会不会让对方变本加厉更加憎恶亚裔。在洛杉矶的张晓的母亲曾经因为坚持戴口罩被一间乐器行以非常羞辱的方式拒绝入内,还被推搡。虽然在被推搡时就可以报警了,但是她母亲的英文并不好,也不能熟练运用法律和舆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很多被歧视的人就像她母亲一样,年纪偏大,英文不够流利,想要维权是难上加难。在达拉斯的文涛则觉得,特别歧视亚裔的人,正好是那些反对拜登支持特朗普的人,他们会不会听拜登的劝告,尊重不同种族、背景、宗教信仰的人呢?
另外一项华人关注的政策则是第二轮纾困金的发放和提高最低工资为每小时15美金。和反种族歧视的政策不同,有许多华人对这项政策并不感冒。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华人的收入和受教育的水平相对其他少数族裔来说更高,能够从这些政策中受益的华人并不多。许多华人在看到政府为企业提供的第二轮可以免于偿还的贷款以及对部分专业的大学生减免学生贷款之后,非常担心自己要付的税会水涨船高,也担心这会带来通货膨胀,让自己手中的资产贬值。在洛杉矶的陈先生是三套房子的房东,疫情期间,房东不能驱逐不交租金的房客,拜登的政策如果实行的话,会延长不能驱逐的期限,但是会侵犯到房东的权利。所以在陈先生看来,这政策颇有些“劫富济贫”的味道。
即使美国华人对拜登的政策仍然有些争议,但是大家已然从过去几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大选、竞选结果争议、冲击国会等事件中抽身开来。拜登并不如特朗普那么擅长用推特制造舆论,但是无论是加快疫苗的发放和注册也好,还是颁布移民新政策也好,他一件一件地做事,在美华人也或多或少从中得到了好处。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