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邹宗翰
2021-03-09T01:46:25.660Z
在港府进行国安法实施以来针对民主派最大规模的抓捕和审判之际,还是有香港人甘冒违法风险上街支持受到拘留的47人。

(德国之声中文网) 香港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峯在流亡英国及欧洲3个月后,3月8日宣布前往澳洲继续进行遊說工作。

他提到,现在英国有罗冠聪,两人所做的工作类似,所以「应该有更好的分工,将国际遊說及协助离散港人的组织工作面尽量拉阔至各大洲,遍布世界不同角落。」

德国之声专访几位专家,请他们谈谈香港民主抗争的未来,并分析未来遊說工作和社会运动的重要据点。

1.英国

在许多香港人透过海外护照BNO进入英国后,这个曾经殖民香港并与北京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的国家成为香港民主抗争的重镇。

香港众志创始成员敖卓轩目前人在美国,他向德国之声表示,可以预期会有大量的人去英国,这些人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投票群体」。

他说:「我可以设想香港人在英国的投票群体,所以香港问题就成为英国政治家不得不谈论的重要话题。」

许智峯也提到,在英国及欧洲有除了罗冠聪之外的其他「香港手足」,他说:「有他们在英国及欧洲,我亦更有信心走得更远。」

2.其他五眼联盟国家

另一个可能性是英国盟友,特别是同为五眼联盟的澳洲、加拿大、纽西兰和美国。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教授華志堅 (Jeff Wasserstrom) 接受德国之声访问说:「当一个国家内部的镇压加剧时,由流亡者或侨民开展的海外活动很重要。」

许智峯提到,「虽然于澳洲定居及读书的香港人为数不少,但相对流亡澳洲、全职投入遊說工作的香港政治领袖却较少,这也是我决定转战澳洲的因素之一。」

他也说,新西兰和澳洲「两国在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及贸易上,与北京有不少矛盾及拉锯」。

许智峯表示,未来他有计划走访其他国家,「贯彻香港人在反送中运动里『哪里要人,就去哪里』的精神」。

除此之外,许智峯表示在英国期间有接触北美的香港人团体,表示「他们在美国及加拿大有成熟及紧密的组织,当中不乏知名港人及政治人物,国际工作大有可为」。

不管是英国还是其盟友,甚至是其他国家,敖卓轩相信疫情结束后,随着香港移出人口增加,

世界各地声援香港的集会规模会变大。

他强调,在当前情势下,要与在香港的抗争者裡应外合并不容易,海外的抗争有另外一个目的。

他说:「当香港人不能上街的时候,这些示威会发展成某种向地方政府施压,无论这些社区在哪里,都要向地方政府传递『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信息」。

他认为,「听众将是这些政府,而不是在香港的香港人」。

3.香港

在民主派大抓捕和香港选据制度修改后,专家认为北京和港府已奠定基调,将积极压制任何形式的反对声音。

目前正在台湾大学访问的美国政治学者南乐对德国之声说:「目前反对派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坐牢。」

他认为在立法会积极通过议案,可以让政府阻止任何人离开香港,「反对派成员应该想办法为自己和家人寻求庇护」。

他呼吁:「国际社会应该尽其所能,为香港人创造出路,尤其是那些面临迫害的直接风险的人。」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教授華志堅 (Jeff Wasserstrom) 则提到,即便环境变化如此之大,在香港不是没有办法做任何事。

他说:「我们从各种专制环境中学到的是,可以找到跟日常生活有关的议题来进行组织,通过玩笑和文字游戏或象征性的方法嘲笑当权者。这对保持希望是很重要的。」

他相信,香港人在国安法实施前的大规模的街头行动中「表现出很高的技巧」,未来也能找出自己的抗争之路。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