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lf Bosen
2021-03-22T14:57:39.091Z
1889年帝国议会会议

(德国之声中文网)联邦议院是德国民主的名片。设址柏林的国会大厦的玻璃穹顶是政治透明的标志。联邦议院目前有709名民选议员,负责制定法律以及德国武装部队的对外部署等事务。议员们选举联邦总理、监督政府工作、经由公开辩论确定正确的政治道路。在今天,它是民主的日常生活。

然而,1871年3月21日,当帝国议会第一届会议在柏林召开时,人们很难想象一个议会能有如此广泛的责权。当年,大权主要掌握在他人手里:皇帝威廉一世,也就是普鲁士国王;以及由他任命的宰相奥托·冯·俾斯麦。

相关图集:俾斯麦: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这幅由安东·冯·韦尔纳(Anton von Werner)创作的油画,展现了俾斯麦政治生涯的巅峰时刻。在法国凡尔赛的镜厅,威廉一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而站在画面正中的,则是首相俾斯麦(着白衣者)。
充满争议的传奇人物:他常常和巴赫、马丁·路德、歌德等人一同被列为德意志的代表人物。而在1945年之后,俾斯麦在德国历史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充满争议。
立碑塑像:全球现在有大约一万处以俾斯麦为名的街道、广场、纪念碑。仅在德国,就有700多条俾斯麦街、146座俾斯麦塔、97座俾斯麦雕像。在北威州的盖尔森基兴市,有一个行政区也以俾斯麦命名。
外交高手:俾斯麦在1850年普鲁士议会中发表演讲说:“一个伟大国家,只能建立在利己主义、而非浪漫主义的基础之上。这也是大国区别于小国的地方。对于大国而言,为那些不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去争吵,实在是有损尊严的事情。”本图中,俾斯麦正和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交谈。后者御驾亲征,却在色当惨败于普鲁士被俘。
引领德国迈入现代化:俾斯麦被视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山鼻祖。1883年,德国就创立了医疗保险制度,一年后引入了意外保险,1889年又建立了退休保险与残疾保险。今天,很多国家都借鉴德国的社保制度,企业和个人各缴一半费用的策略也沿用至今。
归园田居:俾斯麦出身容克地主,他在隐退政坛后,也依然回到了乡间。1890年,他在威廉二世的逼迫下辞去首相一职,回到汉堡附近的庄园。除了撰写回忆录,俾斯麦依然不放过左右政局的机会。
"领航员离船":英国的一家报纸刊登了插图,很贴切地描述了俾斯麦的离职以及其与威廉二世间的紧张关系。图中的俾斯麦身形挺拔,却也垂头丧气;而年轻的新皇帝则若无其事地从高处俯瞰着离船的俾斯麦。100多年前,这幅画就被译作“领航员离船”,虽不准确,但也贴切。
新闻界的丑闻:1898年7月30日,俾斯麦去世,享年83岁。这张照片其实是新闻界的一桩丑闻,两名摄影师成功地潜入到俾斯麦的遗体边上,并且在俾斯麦的头颅下放置了枕头、摆正遗体后,才按下了快门。这两名摄影师后来遭到了逮捕。

1871年1月18日,成立,威廉被任命为皇帝;俾斯麦则以帝国宰相身份,主掌由普鲁士领导的各邦联盟形成的第一个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政治事务。

-帝国议会首次会议在柏林莱比锡大街的一家瓷器厂举行

基本由俾斯麦设计的帝国宪法赋予君主行政当局广泛优先权。根据联邦议院对德国议会制的解释,当时,“军事、外交政策和帝国行政管理基本不受议会影响,尤其是,政府的组成(......)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信任,而不取决于议会中的多数关系。”贵族思想界为公民设想的是这一角色:帝国臣民。

民主学年

然而,皇帝和宰相不能随心所欲。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历史学家诺恩( Christoph Nonn)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自1850年起,普鲁士即已有议会,因此,皇帝威廉和宰相俾斯麦不敢恣意妄为。他认为,关乎德意志联邦民主化的1848/49年德国大革命,已经是 “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没有民众参与政治行不通。”

诺恩教授解释说,虽然本被设计用作一块人民参政的遮羞布,但帝国议会 “自一开始就从来不是那种情况,因为,议员们充满自信。” 无论如何,议会得以参与立法,并拥有预算权。

联邦议院研究机构——议会主义委员会的安德烈亚斯·毕方(Andreas Biefang )在接受DW采访时解释说,“在帝国议会中不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府实际上无行动能力,因为,除外交和军事政策外,它无法在任何核心政策领域立法。”

赋予公民阶层更多权力

起初,帝国议会权力还受到联邦委员会的限制。该委员会与国会一起决定法律。基本由普鲁士控制的这一帝国诸侯大会旨在作为一种保守主义堡垒,抵挡所担心的来自的帝国议会的民主化倾向。为削弱国会地位,预先就设计了,皇帝可以在得到联邦委员会的同意后解散国会。

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进了公民阶层共决。历史学家诺恩就此指出,“伴随了大规模劳工运动的工业化削弱了旧有乡绅贵族精英,加强了新的工业资产阶级精英。它使得人民日益自信,并要求通过其政党发挥更大影响。”

今天的柏林国会大厦:全体会议大厅上方的玻璃穹顶尤为引人注目

假手立法活动和公众共鸣,帝国议会越来越自立。最终,人民和政府都接受了它的作为民意表达机构的政治立场。议会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这个年轻民族国家的象征,联邦委员会便在多大程度上式微。

选举制度的受害者

然而,尽管他们的重要性增加,帝国议会议员们的生活却很难让人羡慕:很长时间里,他们没有任何议会津贴,既无工作人员,也无自己的办公室。帝国议会的选举制度也屡屡引发批评。

由于多数票制和选区划分的原因,人口大幅增加的城市地区的代表性明显不足。这对保守阵营有利,多来自中心城市的左翼政党则成为受害方。此外,早期并不总有正式的选票、投票站或票箱。

还有:人口-社会不平衡。年满25岁的男子方可投票,女性及现役军人不得参加帝国议会选举,贫困救助对象亦然。根据联邦议院议会主义委员会成员毕方的解释,原因是,当时人们认为,“男性选民政治成熟”。属于这一观念的还有:经济上自立者才能拥有投票权,“士兵则被剥夺公民权,以免他们将政治冲突带进军队。”

皇帝威廉一世(右)和宰相俾斯麦的木刻版画,他们是德意志帝国真正的决策者

体现个体重要性的投票

根据历史学家毕方的解释,这一历史原因导致1871年3月3日秘密举行的帝国议会第一次选举时,“新建立的帝国中只有20%左右人口拥有选举权”,投票率50%。到1912年一战前德意志帝国最后一次帝国议会选举时,投票率升至84%以上。

他指出,投票对人们越来越重要,“他们觉得,参加帝国议会选举对他们个人很重要,因为,帝国议会的许多决定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联邦议院的辩论往往不能引起普通民众的共鸣

联邦议院则只能梦想如今的选民们还会有如此大的兴趣。无论如何,历史学家诺恩希望看到,作为后继者,联邦议院能得到当年德意志帝国议会所受到的那种程度的公众关注及重视:“那里所辩论的内容成了人们的日常话题。在理发店、市场、洗衣店——到处都有人在谈论帝国大厦里谈了什么。”

诺恩表示,如今,这一民意代表机构里的辩论受到的关注度远不如前,在某些方面,这导致 “联邦议院的成员做了一些在有更密切监视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做的事情”。这位现代史教授在此影射了基民盟和基社盟议员的游说贪腐丑闻。

相关图集:荣耀辉煌? 德皇威廉时代的遗产

第一位德国皇帝的帝国宣言 :1871年1月18日,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读了德皇登基诏书。1870年至1871年的德法战争中,德方最终获胜,从而为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画家安东·冯·维尔纳( Anton von Werner)是登基仪式的见证人,他在1885年完成的这一画作中呈现了当时的盛况。图中德皇威廉一世站在中间的讲台上,达官贵人则环绕左右。
柏林帝国大厦 :德意志帝国定都柏林。1884年6月9日,德皇威廉一世和帝国首相俾斯麦为新建帝国议会大厦举行了奠基仪式。整个建造过程了持续了十年之久,因此参加落成典礼的已是威廉二世。落成启用一天后,议会就在这座建筑物中举行了首次会议。
基弗霍伊泽的德皇骑马雕像:这尊雕像建筑物包括德皇威廉一世的骑马坐像和巴巴罗萨皇帝(1122-1190)的石雕。雕像建立在公元11至12世纪的基弗霍伊泽帝堡废墟之上。目前这里已经成了图林根最重要的旅行景点之一。
繁荣时期的家居 :柏林繁荣时期艺术博物馆记载了1871年至1914年的生活时尚。那一时期的室内用品既奢华,又凝重。家具的棱角线条分明,并佐以精雕细琢的纹饰。桌腿旋制而成,桌脚则是打磨抛光的园球状。椅背、座钟以及梳妆台顶部一般还要加置皇冠状的饰物。
俾斯麦石雕:世界各地同俾斯麦有某种渊源的地方不下一万处。俾斯麦纪念碑大多建于1868年至1934年,大多数雕像和纪念碑是纪念这位帝国宰相的戎马生涯。在一些德意志帝国前殖民地,也能找到俾斯麦的痕迹。在达累斯萨拉姆,有一个俾斯麦广场,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甚至还有以俾斯麦命名的山脉。
首相崇拜:奥托·冯·俾斯麦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这位开国首相既保守又新潮。上图是位于汉堡老易北公园的俾斯麦雕像。由建筑师绍特(Emil Schaudt )设计,艺术家雷德勒( Hugo Lederer)雕塑完成。
德法战争 :这是一幅反映德法战争的画作。威廉一世时代德国大胜法国的战绩,也是当时画家们最喜欢的主题。这幅油画是画家维尔纳的作品。画面上,一名法国步兵正在同妻子道别,一旁的德国火枪手则抱着他们的婴儿。
柏林大教堂 :新建的帝国首都当然也不能缺少辉煌的教堂。威廉二世以德意志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身份,下令拆除了原来由申克尔设计的哥特式教堂,并按照拉什多夫( Julius Raschdorf)的设计草案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其建筑艺术参照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风格。1905年2月27日,柏林大教堂正式落成启用。
博德博物馆:威廉二世下令在柏林博物馆岛上建立德皇腓特列博物馆,以纪念他的父亲腓特烈三世,这也就是博德博物馆的前身。由于其拱形大厅装饰精美,辅以双翼旋转楼梯,所以人们更愿意称其为“宫殿博物馆”。这里既是霍亨索伦王朝的荣耀祠,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精品的云集之地。经长期修缮,2006年,博德博物馆重新开放。
臣仆 :亨利希·曼(Heinrich Mann)的小说《臣仆》鞭挞了威廉二世时期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1906年至1914年,亨利希·曼历时八年才完成了这部作品。这部小时最初以连载方式发表于当时的一个期刊,直到1918年正式出版发行。主要内容是讲主人公赫斯林(Diederich Heßling )凭借其两面三刀、阿谀奉承的本领,踩着别人肩膀一路青云直上的人生故事。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