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基数效应减弱中国CPI有望重回“正轨” 需求恢复PPI将持续改善(更新版)
(新增更多细节和分析师评论)
路透北京3月10日 - 受春节错位、高基数、猪肉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2月CPI同比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PPI则在需求改善和大宗商品涨势带动下,同比涨幅创27个月最高水平。分析人士认为,整体符合预期的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仍为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他们并指出,国内需求延续复苏,以及疫苗接种扩围、天气转暖等有望带动更广泛经济活动恢复,预计伴随着高基数效应减弱,CPI将逐渐重回“正轨”,3月同比有可能转正,PPI也将延续改善。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指出,CPI基本符合预期,同比增速依旧维持在通缩区间,主要原因一是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价格在节后回落拖累食品价格的涨幅,使得今年春节环比涨幅不如去年,从而限制同比增速。
二是局部疫情下的就地过年政策导致机票等交通出行费用同比大幅下跌;三是去年2月恰逢疫情爆发,尽管从长期看对CPI形成了拖累,但短期引发的物资短缺、供应中断、应急储备需求增加推升了同期的CPI基数。
“综合来看...新冠疫情对下游需求的抑制减轻,核心通胀相对稳定。输入型通胀对上游的通胀压力有所增加,整体通胀矛盾正由下游猪肉转向上游能源。”他表示,“通胀继续呈现显著的上下游差异性、结构性特点,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仍然为中性,更多需要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等结构性经济政策进行调节。”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同比降0.4%;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7%,亦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5%,为2018年11月以来最高。
2月CPI环比上涨0.6%,路透调查预估中值升0.4%;PPI环比上涨0.8%;2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
“伴随着翘尾因素的回升,CPI同比3月就可能回正,未来会回到小幅增长的轨道上...二季度PPI涨幅料进一步扩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称。中国2020年前两个月CPI同比涨幅均突破5%,分别高达5.4%和5.2%。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2月食品价格由上月同比上涨1.6%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14.9%,降幅比上月扩大11.0个百分点。
2月非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9%,其中飞机票价格下降28.2%,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5.2%和5.8%;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0.6%和0.3%。
她指出,据测算,在2月0.2%的CPI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6个百分点;在1.7%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PPI,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价格环比上涨的有25个,下降的10个,持平的5个,变化情况与上月一致。
同比方面,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都超过了10%;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4%,收窄15.5个百分点。
以下为2月通胀数据详情(同比%):
实际值 预估中值 前值 预估区间 上年同期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0.2 -0.4 -0.3 -1.9~0 5.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1.7 1.5 0.3 0.3~1.9 -0.4(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