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5T03:35:53Z

路透北京3月15日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30%,创下纪录最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3.8%,亦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32%,为1995年1月以来最高。

资料图片:2017年11月,广西柳州,上汽通用五菱宝骏E100电动车组装线。REUTERS/Norihiko Shirouzu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40%,但仍创下2004年4月以来最高;期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4%。

统计局表示,1-2月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影响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高,扣除基数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整体看,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性增长,积极因素继续增多,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将延续恢复增长势头,但剔除基数等因素,从前两月数据看,消费仍略显疲弱,部分受春节期间限制出行影响,消费前景需持续关注。

1-2月详细数据: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路透调查中值为30%)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路透调查中值为32%)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路透调查中值为40%)

--1-2月民间投资同比增36.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8.3%

--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5%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 付立春:

低基数是推动1-2月中国经济增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去年前两月是中国经济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期,而今年1-2月还是延续去年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市场对此也是有充分预期的。这种低基数效应和经济自身恢复的延续性还会持续,预计到年中至下半年经济增速基本能恢复到正常的常规水平。

今年的宏观政策还是要更强调稳定,支持巩固经济市场。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凯投宏观经济学家 Julian Evans-Pritchard:

1月和2月经济同比大幅抬升,但考虑到低基数效应后数据好坏不一。出行限制给零售业带来压力,但推高了工业产出和投资。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将保持强劲,但下半年增势将有所减弱。

经季节调整的环比数据更能反映现状。前两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速平均为-0.4%,不及去年12月的1.3%,这可能部分受春节期间出行限制的影响,而调查失业率从5.2%跳升至5.5%,显示劳动力市场又显疲态,可能对消费也有影响。

我们预计短期内经济活动将保持强劲,因新冠疫情的限制措施已经开始放松,这将促进消费,而主要贸易伙伴的财政刺激措施将使出口保持强劲。不过,中长期看我们认为势头将会减弱:国内政策支持正在逐步取消,而疫苗的普及开始扭转全球消费方式,中国商品的海外需求将回落。

--中海晟融首席经济学家 张一:

基数效应影响导致数据偏高,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失真。从统计局两年平均数据看,呈现明显的需求弱于供给,内需弱于外需的特点。有鉴于此,短期宏观政策不宜出现过大转向。

财政政策保持相对宽松力度,有利于稳定基础设施投资,而制造业投资受利润抬升大概率也将回升。外需回升和企业竞争力提高也将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因此,经济能否保持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疲弱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疫情主要是稳定企业生产,传导到居民部门需要一段时日;第二,就地过年、疫情零星爆发一定程度上对消费形成抑制作用。未来消费复苏还是取决于二季度整体就业和生产情况。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基数效应下表示当期经济运行的数据全面回升,剔除基数影响后,当期经济回升力度也属强劲;从需求端看,出口、消费和投资的三大需求全面强力回升。从趋势看,消费的补偿性爆发将延续,投资增速则在基数效应回落后回归正常,外贸需求则随着海外疫苗的普及及生产回归,会逐渐会稳。

综合看,2021年全年中国经济表现在全球版图中,将比2020年更抢眼。未来货币政策稳中偏紧态势将来临,资本市场运行分化中回暖格局不变。

相关背景:

--中国2021政府工作报告设置了“6%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3.65万亿元人民币;今年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

--中国总理李克强称,中国去年没有搞大水漫灌,今年政策也没必要急转弯,但是会合理调整而且调整是适度的,他并强调中国不是在定计划而是要引导预期,今年经济增长6%目标并不低。今年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补短板力度,开拓投资空间,增强投资后劲。

--在低基数、春节就地过年、海外经济复苏的共同发力下,中国今年前两月进出口数据表现亮眼,特别是出口增速远超预期激增至26年新高,2月单月并创历史最高增速;内外需的回暖令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不过对后续走势仍需谨慎。

--尽管中国2月春节的消费需求带来食品价格温和上涨,但在猪肉价格快速下行、高基数等因素作用下,2月CPI同比仍延续在负区间,PPI涨幅则攀升至27个月高位动力十足。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分析人士预计CPI与PPI将继续向上改善,不过通胀压力仍较低无碍国内货币政策。(完)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