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三部委出击阻断经营贷违规入楼市 助力实体经济恢复增长
路透北京3月26日 - 在中央决定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延期两项普惠金融政策的同时,中国银保监会、住建部和央行联合发文,防止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从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信贷需求审核和贷款抵押物管理等方面切入,并要求各地5月31日前完成专项排查。
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近期均已对经营贷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结果不一,而此番由三部委出手下发通知,凸显中央阻断资金违规入楼市、助力实体经济恢复增长的决心。
银保监会网站周五发布三部委“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称近期一些企业和个人违规将经营用途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问题突出,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挤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
“此次对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查处从城市上升到了中央,将更有利于堵住漏洞,稳定过热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表示。
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地方住建部门、央行分支机构要联合开展一次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并加大对违规问题督促整改和处罚力度。
根据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经营用途贷款“三查”,落实好各项授信审批要求,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
对企业成立时间或受让企业股权时间短于一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1年的借款人,要进一步加强借款主体资质审核,对工商注册、企业经营、纳税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不得以企业证明材料代替实质性审核。
三部委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经营用途贷款需求进行“穿透式、实质性审核”,要根据借款人实际经营需求合理确定授信总额,与企业年度经营收入、资金流水等实际经营情况相匹配。
银行根据借款人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期限超过三年的经营用途贷款,建立专门统计台账,逐笔登记并定期进行核查,确保贷款期限与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资金收支规律相匹配,真正用于企业经营。
对使用房产抵押的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抵押物估值管理,合理把握贷款抵押成数。
重点审查房产交易完成后短期内申请经营用途贷款的融资需求合理性,对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一年的,审慎确定贷款抵押成数。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三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定期核查贷款使用情况并保存核查记录。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严格贷中贷后管理,落实资金受托支付要求,防范企业通过关联方规避受托支付要求。在和借款人签订贷款协议时应同时签订资金用途承诺函,明确一旦发现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将立刻收回贷款,压降授信额度,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让经营贷回归经营**
贝壳的潘浩认为,让经营贷回归“经营”属性是当务之急,本应是特殊时期纾困的“赈灾款”违规流入楼市,对市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城市甚至出现市场过热-违规资金入市的恶性循环。
“在2020年三季度集中出台调控措施之后,受调控热点城市趋稳,但却有向其他城市传导的情况出现。”他称,目前四个一线城市等已明确出台严控经营贷违规入市、追回贷款,西安甚至提出“移交公安机关调查处理”要求。
北京市银保监局本周稍早称,北京市各家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其中部分涉及银行办理业务不审慎,部分涉及借款人刻意规避审查。目前,相关银行正在全力推进整改工作。
在银行自查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会同相关部门选取重点机构进一步开展了专项核查,已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约3,000万元。
而去年楼市最火爆的深圳则通报,2020年4月以来,监管对辖内商业银行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进行全面排查,发现了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提前收回。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自查经营贷更多还得看各地的执行力度,有时会有投鼠忌器之嫌。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三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延至今年底,并部署实施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至100%,预计今年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人民币。
央视新闻联播援引国常会称,在前期已将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至今年一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实施期限到今年底,“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更好发挥他们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