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信用债顶层设计“大一统”步伐加快 市场化与防风险料一箭双雕
路透上海3月28日 - 在违约风险难言缓和之际,中国信用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两项顶层设计“大一统”步伐加快,助力推动信用债市场化定价道路上更进一步时,对有效防范频出的信用风险亦有望一箭双雕;多管齐下补齐制度短板离建立一个定价合理、层次分明的信用债市场或为时不远。
交易商协会周日发文修订银行间市场自律规则体系,正式落实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同日央行等五部门发布通知,拟联合制定统一评级业务标准,加强监管协同防止监管套利。
“稳定信用债市场,规范评级行业发展,”财通基金固收分析师郑良海指出,过去信用债评级虚高,弱化评级要求,更多的发挥市场定价功能。
“这两个文件是在补齐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短板,一个是规范信用债信息披露,一个涉及信用评级,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除了便利投资者把握企业经营状况,也将对企业逃废债行为构成约束;而以市场化导向、高质量发展的信用评级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
交易商协会周日发文修订银行间市场自律规则体系,正式落实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包括强化信息披露主体与人员责任,顺应市场发展,规范违约处置及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披露要求,并针对破产企业设置差异化披露要求,降低破产成本等。
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月底,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25.8万亿元,在整个债券市场托管量占比逾24%。
周茂华还指出,两个文件出台的意义在于企业信息披露充分、企业信用评级科学合理是投资者对信用债进行合理定价基础;而信用债市场合理定价是市场进行高效配置资源基础;三是有助于提升信用债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央行等五部门同日发布通知,就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公开征求意见,拟联合制定统一评级业务标准,加强监管协同防止监管套利,并提出加强评级方法体系建设,提升评级质量和区分度,要求评级机构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
通知并称,鼓励评级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对于评级大幅调整行为,要求对评级方法模型进行检查和评估;强调评级机构踪评级及时性,提高跟踪评级的有效性和前瞻性;要求评级机构基于受评主体自身信用状况开展信用评级。
**市场化步伐下信用债分化料加剧**
监管层对信用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的统一要求,预计信用债市场不同等级层次将更为明显,同时定价将更为合理化,市场运行有望更为健康,同时在防范信用违约风险方面也起到一定遏制效果。
对于对信用债市场的影响,郑良海认为,未来信用债还是会结构分化,评级虚高的,市场认可度低的发行主体利差走阔,而外部评级弱化,评级公司受冲击更大,比如“逐步将高评级主体比例降低至合理范围内”;“继续扩大投资人付费”等新规要求。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周五发布通知,自周一(29日)起,取消债务融资工具强制评级,在申报环节不强制要求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报告,发行环节取消债项评级报告强制披露要求。
周茂华亦指出,交易商协会的信息披露强调统一规范,信用评级新规强调了评级客观性和科学性,提升评级质量和区分度、评级独立性;强化市场约束和监管。
“可以预见,未来国内将打造一个定价合理、层次分明成熟的信用债市场,”他称。
具体到地方债也是如此,周茂华指出,规范文件提及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除了结合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特点,还将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等情况,合理反映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预示未来区域间地方政府债券评级、定价结构分化明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