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2021 - 11:36

曾连续廿五年获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的香港,连同中国另一特区澳门,被剔出该指数评估,基金会解释,指数只会为拥有经济主权的独立经济体计算其自由度,但近年事态发展显示,港澳相关政策最终由北京控制,并指日后可能把两地的经济自由度并入中国计算。港府对基金会决定表示极度失望和遗憾;有学者忧虑,事件不利香港推广,一旦国际评级机构跟随,把香港信贷评级跟中国内地看齐,影响将极大。

作为美国右翼智库的传统基金会,昨发表2021年度《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新加坡连续第二年保持最经济自由体的冠军地位,其次是新西兰和澳洲;而同处亚洲区的台湾,则在186个经济体中排名升至第六,中国排名则跌四位至第107位,评分亦减少到58.4分,低于乌干达等非洲国家,属「大部分情况不自由」(mostly unfree)类别。

中国近年加强管控香港,自2019年反修例运动后,情况更严峻,2020年的指数报告把雄踞自由榜冠军二十五年的香港降至第二位,今年更被指数剔出排名之列,基金会创办人傅尔纳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解释,指近年的发展显示,香港和澳门的政治明显受到北京操控,香港在过去两年更加失去政治自由和自治,令香港在很多方面变得几乎与中国内地其他主要城市无分别。他续称,香港的价值在于与中国和英国的联系,但香港现时与中国的联系更牢固,与英国的联系明显减弱,特别是英国传统的普通法、言论自由和民主。

值得注意的是,因应香港在「司法有效性」的分项评分下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前年曾与傅尔纳会面,表明不同意报告指北京政府保留对《基本法》最终解释权限制了终审法院的权力。

港府同晚发表声明,指基金会的决定既不合适,亦缺乏理据,指香港在指数各项评估细项的优势和地位并无改变,基金会的做法对香港不公,有政治偏见,绝不认同基金会指香港的经济政策最终由北京控制的评论,认为评论绝不正确,亦非基于事实。

另外,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许正宇接受电视台访问时表示,不担心基金会的做法引发撤资潮。他认为,若基金会贸然因观感或主观臆测而将香港剔出排名榜,只会影响指数的认受性。

美国克林信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徐家健亦持相若意见,他今早在电台节目指出,基金会做法对香港的实际影响不大,学术界和外资大多不会参考该指数,强调外资对香港的投资信心,主要取决于香港的法治、资金是否自由出入等实际因素。但他指出,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评级才重要,一旦国际评级机构也将香港评级跟中国内地看齐,届时将真正影响香港公司的信贷评级,影响极大。

不过,中文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李兆波则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基金会的做法,不利香港向外推广国际形象和营商环境,令他国企业考虑投资时缺少参考,可能失去机会。他更担心,其他国际组织或学术机构会跟随基金会,令香港难以向国际投资者展示其独特性,进一步影响香港吸引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