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专家:拜登对华路线很清晰 欧洲对台海局势态度应更明确 - 国际纵横

中国两会结束,开启十四五计划元年。中国目前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发展状况超过其他依然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发达国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权力也似乎达到前所未有的集中,人大会堂内与会高官同声齐颂他“掌舵领航”,铜墙铁壁,严丝密封地氛围为他第三个任期铺路……而与此同时,在平行的世界中,国际社会因香港法制、新疆人权、南海主权争议等问题上对中国批评谴责声浪加剧,最明显的呈现莫过于美日澳印“四国元首对话”联合声明,而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本周前往日本、韩国和印度访问都俨然对中国形成包围圈。但于此同时,美国也重启被前任政府关闭的与中国对话渠道。国务卿布林肯与美国安全顾问沙利文本周要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会见中国外交高官杨洁篪和王毅的消息引发不少质疑,这次会面是谁的“鸿门宴”?
本次节目请法国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亚洲问题专家蓬达兹(Antoine Bondaz)先生对围绕中美关系的几个地缘政治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法广:总体上,您如何看刚刚结束的中国两会?
Antoine Bondaz:很明显这是一场表演。我们看到两会上呈现出来的是中国力量和势力的展示,同时也是全国人民和全党仅仅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后面的画面。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表现比其他国家好,应对疫情的结果也比欧美发达国家要好得多,但中国的国际形象几个月来不断变坏,和包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一些欧盟国家的关系也在不断恶化,这些都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至少是近几年都没有——受到过的国际压力。也正是在这种国际环境恶化的局面前,中国才需要寻求展示其威力和团结的画面,也需要赋予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力量。这些当然都是能够预料到的宣传手段和表演安排。
法广:虽然可以说是宣传和安排,但中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而且有预测称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可能要提前,而习近平在人大会议期间说,“中国现在可以与世界平视了”,这句话针对的自然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但中国在新疆,香港和南海的作为引发欧美对其批评和施压,至少目前看,并没有什么效果。美欧国家还能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或施加压力,如果他们认为还有必要的话?
Antoine Bondaz:首先,需要指出的重点是,欧美国家的目的从来都不是要将中国视为更劣势的国家,或者是不如自己的合作与谈判对象,欧洲和美国都一直强调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所以他们也尊重中国,尊重中国的合作伙伴的身份。
至于国际社会给中国压力的问题,我不清楚是否有压力,但的确,美国和欧洲在一些特定问题上发出了批评声音,比如在香港和新疆维吾尔族的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因为欧美国家认为中国没有遵守自己曾经做出的国际承诺,违反了某些国际规则。同时,也有一些与经济相关的话题,比如知识产权,竞争或市场互相准入议题,在这些问题上,欧美认为在中国公司和欧美公司互入市场缺乏对等性原则,当然,从欧美国家的利益上考虑的话,他们希望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有所改善,能做到互相对等。
另一个要提出的问题是,欧美在这个力量对比中的能动性和施压方式越来越小吗?的确,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强大,GDP值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性在持续增加,在这样的前提下,欧美能使用的压力杠杆就减少了。但是,也不能忘记,如果欧洲和美国能够达成一致,共同与中国进行谈判,或者如果仅仅欧洲国家能做到欧盟内部一致性,能用统一口径和中国对话,那么就会在谈判过程中有向中国施压的能力,或许就能获得一些让步。
我自己不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超级大国,而且外部毫无办法来施加压力。而且,我们也看到,如果中国如此强烈地回应欧美对新疆、对香港和对其他问题的批评,就是因为中国政权意识到欧美还有施压和能动的空间。中国现在的目标就是让欧洲和美国不能使用施加压力的杠杆来对付它。
法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最重要的对手无疑是美国,美国拜登政府也开始在此领域采取行动,美日澳印四国首脑举行了四方安全对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丁本周前往亚洲开启首个国际出访行程,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和亚太同盟国不掩盖对抗中国的态势,但与此同时,中国与美国最高级外交官员也将于18号在阿拉斯加展开2+2会谈,你如何看这样的局面,两个举动之间有矛盾性吗?
Antoine Bondaz: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拜登政府的战略路线非常清晰,这就是要与中国进行抗衡,这一点和特朗普之前的政策也没有区别,也就是要尽量在商业,军事和人权等多个领域捍卫美国的利益。拜登与特朗普最大的区别是,他更加注重与盟友与伙伴的协调和合作。我们看到,他今年一月底上台后,首先就是和盟友及伙伴国的领导人通了电话,然后才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通话。
现在的外交战略也没有变,布林肯首先要去亚洲和美国盟友与伙伴国会谈,然后才和中国的外交负责人杨洁篪和王毅见面。这样做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美国与中国对话的大门没有关闭,在某些领域必须和中国合作,欧洲也持同样的观点。但在这样做的同时,要注意和中国谈判时,不能过于让步,或牺牲我们的利益,否认我们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去和中国谈判前,要和利益相同的国家加强合作。
所以,我认为布林肯在亚洲的访问不仅仅集中在军事问题上,当然,美日澳印四方对话合作当然有军事的意味,但其意义实际上更深远,涵盖了经济,也包括不仅仅只限于军事的安全议题和人权等等,拜登政府一直强调的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与盟友伙伴国的的关系不仅仅局限在军事,而是要考虑到各个领域。
法广:但也有一些分析认为,拜登政府一边加强与盟友合作对抗中国,另一边也开始与中国展开外交“破冰”对话,这些举动前后矛盾,感觉左右摇摆不定,您并不这样认为吗?
Antoine Bondaz:应该说是中国政府首先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即在香港,台湾和南海的问题丝毫不让步,但同时又呼吁和美国进行对话合作。美国的做法也一样,在某些问题上不能让步,包括对国际规范的遵守和自由航行权、涵盖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的亚太盟友的安全问题、对台湾的承诺等等都是美国不会妥协和让步的主题,但同时他们也非常清楚,在经济、气候变化问题上需要和中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所以,事实上这并不是矛盾的,欧洲在亚洲军事和安全问题上的存在感当然远远比不上美国,但实际上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批评中国,也可以和中国对话。中国对美国也是这样做的。
法广:您刚才提到了台湾,您本人不久前在欧洲议会向议员发表讲话时,就提出要欧洲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更加明确的表态,能否介绍一下您的观点?
Antoine Bondaz:很清楚的是,台湾海峡局势长期以来就很紧张,这不是新的现象。但2016年蔡英文当选总统后,紧张局势升级,而最近再次升高。我们看到解放军队军机出现在台湾领空的频率越来越高,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月底整整增加了三倍之多,在中国官媒上针对台湾的声明也越来越具威胁性。中国针对台湾的军事、外交以及禁止进口菠萝事件反映出来的经济威胁也越来越大。但从短期看,我认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小……
法广:打断您一下,中方针对台湾的这些作为是否也是向当选的拜登政府发出的压力信号呢?
Antoine Bondaz:我想再强调一下,中国对台湾的政策并不总是和美国联系在一起,我们看到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北京针对台湾的种种举动就并不是针对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回应,我认为台湾问题对中国而言是单独存在的,并不是与美国关系的衍生物。但紧张局势在加剧,需要尽一切努力来避免冲突发生。如果台海发生战争,就不仅仅是地区性的冲突,而会将全球卷入其中,美国无疑会介入,自然也会在欧洲引发与经济和安全直接相关问题的后果。
但与美国相反,欧洲从来没有给予台湾安全保障上的承诺,但如果从其本身的利益上看,欧洲也需要台海维持现状,需要维护台湾海峡稳定的局面,因此欧洲需要扮演一个更积极主动的角色。我经常讲,欧洲不能继续当被动的观察者,而需要积极主动释放出明确的信息,明确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湾海峡现状的局面。为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一个更有表达性的外交手段,也就是说欧洲国家要公开声明他们反对台海现状发生改变,他们担心中国在台湾海峡施加的军事压力。
我在欧洲议会的发言中就告诉议员们,欧洲应该做的是避免军事冲突的发生,而不是在冲突发生后再进行干预。所以欧洲国家应该在这个领域做得更多,以更公开的方式来避免中国采取导致冲突发生的决定,而不是等中国已经决定了,已经开始可能与台湾发生冲突时才进行干预,采取措施让中国后退。
欧洲今天还有杠杆能用,不能等到为时已晚才拿出来,欧洲需要更加主动,在中国和台湾问题上采取更加公开的态度。
法广:在亚洲的地缘政治议题上,除了台湾,朝鲜问题也一直是重要的热点,您是朝鲜问题专家,我们看到朝鲜政权从拜登上台后似乎保持着沉默,平壤是在暗地里有所行动?还是在继续观望中?
Antoine Bondaz:很明显,在朝鲜半岛上,尽管目前局势与2016-17年相比似乎更稳定些,但问题依然存在,朝鲜的核导弹计划也继续进行着。两韩间的接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政治接触也中断了,所以,半岛危机和危险尚存。
朝鲜最近无论是言语还是动作方面似乎都很沉默,没有进行核试验,也没有发射远程导弹,但是短程导弹发射还在持续,这也可以解释平壤政权的短期战略,就是在观望拜登政权将对其采取何种政策,在等待拜登政府出台的政策后,然后才决定如何对付。
在拜登上台几天前举行的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向美国释放出来的是信号很强硬,但同时采取开放的态度,平壤坚定自己的立场,但开放对话,呼吁美国改变对朝敌视政策。对平壤而言,关键要看美国是否与韩国展开建设性的对话,所以,朝鲜在继续观察美国的态度,所需的时间比预期更长的原因在于,对美国而言,目前的关键问题不是朝鲜,而在中国和伊朗等;但是在布林肯亚洲行,在美国和韩国交流后,我们可能会在三月底或四月初看到一些相关的消息出来。比如,美国国务院会任命一个朝鲜人权问题的特使,这个任命案可能会让朝鲜做出一定的反应,而通过这项任命也可以得出美国国务院希望处理朝鲜问题的信号,所以,今年四月份以后,美国和朝鲜就会有一些外交层面的重新接触。
法广:在美国加强与亚太盟友关系,四国对话联盟的框架日益清晰之际,您认为,朝鲜问题还会继续是中国对抗美国的一张牌吗?
Antoine Bondaz:要清楚的是,中国并不希望出现朝鲜半岛局势恶化的局面,这样对中国并不利。因为,这会让国际社会加大对平壤政权的压力,弱化平壤的政权,也会让华盛顿、首尔和东京加强合作,所以,中国并不希望朝鲜进行核试验或长程导弹试射,但很明显,中国继续积极支援朝鲜,无论是在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问题的表决,还是在是否认真执行对朝鲜的国际制裁问题上都一样。但目前在中国面对美国的局势中,朝鲜是一张越来越不好打的牌,因为“利用”这张牌的后果弊大于利,除了中国本身利益受损外,也会影响到中国试图展示出的负责人的大国形象,所以,我认为,从短期看,北京在与华盛顿的关系问题上不会将朝鲜“工具化”。
特别感谢Antoine Bondaz先生接受法广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