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高度关注欧中互相制裁 - 法国报纸摘要

欧盟与中国之间的互相制裁以及中国大使侮辱法国学者事件继续引发法国媒体的高度关注,解放报,费加罗报,以及世界报相关文章的标题千篇一律,欧盟,加拿大,英国制裁中国,北京加以反击。
解放报的文章介绍说,欧盟各国的外交官周一达成一致对中国的四名官员以及新疆的一个地区采取制裁措施,加拿大与英国也加入了制裁的行列,美国政府也对欧盟制裁名单上的两名官员进行制裁。与此同时,北京政府也在当天宣布对欧盟的十名人士进行制裁,他们中包括多位欧洲议会的议员。北京谴责他们严重威胁中国的主权与利益,散布谣言。对此,欧盟外长鲍莱尔回应说,北京的制裁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北京拒绝对欧盟的担忧作出任何回应,反而自欺欺人,他说,北京的制裁丝毫也不会阻止欧盟对任何侵犯人权的行为作出反应。荷兰政府还为此召见了中国驻荷兰大使。
被制裁的比利时欧洲议员Samuel Cogolati就此评论说,独裁政权居然会如此攻击民选议员以及他的家庭,这实在令人震惊。不过,他表示,不会因为威胁与恐吓而停止活动,恰恰相反,这只会加强捍卫他们香港,西藏以及新疆维吾尔族人的决心。
法国欧洲议员 格吕格兹曼(Raphaël Glucksmann)对遭受北京政府的制裁感到十分荣耀,对他来说,这是他的荣誉勋章。 格吕格兹曼是首位在新疆维吾尔族人问题上牵头采取行动的欧洲议员,同样遭受制裁的德国绿党议员萊因哈德·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向记者表示,中国以制裁来回应欧洲的制裁十分可笑,北京居然使促使欧洲议会的所有的政党联合一致共同与他对抗,用中国人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法国观察家周刊文章的同一议题文章引述德国执政党成员欧洲议员麦克加勒( Michael Gahler)的话指出,很遗憾,欧盟与北京的对话将更加艰难。报道引述中国驻欧盟大使张明的话指出,制裁意味着冲突,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制裁可以被解读为是为了遏止中国的发展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
费加罗报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中欧之间的互相制裁应该被解读为是一时双方关系的骤然转冷还是欧中关系发展的一大转折点?
法国学者Antoine Bondaz遭辱骂事件与台湾问题
除了有关欧中关系的文章之外,法国学者Antoine Bondaz遭受中国大使辱骂事件继续引发关注,财经报纸回声报认为彭达兹之所以遭受北京攻击与他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关。
文章指出,中国大使使用非外交辞令攻击法国学者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对北京来说十分敏感的议题,那就是台湾议题。彭达兹针对中国使馆干预法国参议院代表团访问台湾事件发表了大量的评论,其中有许多推文带有幽默与讽刺,比如说,他说;“你们没有任何权利要求法国议员不要前往台湾,没有任何人阻止中国议员前往法国的柯西嘉岛,你们可以随便去。”他还向中国使馆以及为使馆服务的五毛们发了一个飞吻。
回声报就此指出,中国官媒环球时报上个周末也就此发表评论,批评彭达兹的上述推文缺乏学者风度,感叹法国的学术水平怎么会跌落到地步。
另外,法国的大众性媒体,“时兴价值”,Valeur Actuelle,也罕见地关注法国学者彭达兹遭受中国驻法使馆攻击事件,该媒引述法国国防杂志主编的话指出,彭达兹的研究工作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是了解中国以及亚洲地区的不可或缺的资料。这也是他所在的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存在的原因所在。他认为一个外国使节不能在拒绝参与严肃的辩论的同时使用如此粗俗的言辞批评学者的工作。
法国国家防卫杂志对彭达兹表示无条件的支持,因为在中国以及亚洲地区的议题上,他们十分需要来自外界的观察与分析。中国使馆当然可以对彭达兹的研究提出质疑,但是,发表侮辱性的推文,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除了以上有关中国的报道与评论之外,周二法国各大早报关注的焦点议题依然是法国国内的疫情以及安全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