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儆猴失效 澳洲遭中制裁後迅速找到替代市場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中國試圖藉貿易制裁澳洲殺雞儆猴。但數據顯示,許多澳洲產業成功找到替代市場,使出口保持平穩。諷刺的是,中國捨棄澳洲後的新採購對象不但多數與澳洲友好,更不乏「五眼聯盟」成員。
中國和澳洲於2015年簽訂自由貿易協議,豁免雙方進出口關稅。但澳洲先是批評中國對香港、新疆問題的處理手法,更因主張國際社會就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進行獨立調查,徹底惹怒北京,中國對澳洲的一連串貿易制裁接踵而來。
2020年5月,中國對澳洲進口的大麥徵收6.9%的反補貼稅率,兩國的過招正式開啟。之後,澳洲生產的棉花、牛肉、葡萄酒、煤炭、龍蝦等產品,陸續成為中國懲罰的工具,引起全球關注。但到今年,這些受影響的產品出口卻已直逼中國制裁前的水準,甚至更多。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在中國制裁後,澳洲向中國出口的大麥總值從2020年4月的1.3億美元,驟減到5月的6400萬美元,全球總出口量更下跌到4月的40%。但到今年2月,澳洲大麥的總出口量,卻已超過2020年5月中國制裁前的水平。
煤炭也是重要指標。中國政府2020年10月一度下令進口商停購澳洲煤炭,使澳洲出口中國的煤炭從2020年5月約11億美元的高峰,下跌到今年2月僅有2200萬美元。然而,由於澳洲向日本、印度、韓國等國的煤炭出口適時增加,填補了中國的空缺,使總出口保持平穩。
棉花方面,中國2020年10月下令棉廠停購澳洲棉花後,澳洲向中國出口棉花即從當月的3400萬美元,降到今年1月僅64萬美元。但同一期間,越南、印尼、印度、泰國等國迅速補足中國的空缺,成為澳洲棉花主要買主。到今年2月,澳洲對全球的棉花出口額,已恢復到2020年10月的約9成。
根據報導,與中國立場針鋒相對的「五眼聯盟」國家,卻成為上述澳洲商品退出中國市場後的替代來源。其中,因孟晚舟案遭中方針鋒相對的加拿大,就是最重要的替代來源,尤其是大麥和煤炭。
加拿大官方統計,從2020年7月至今年3月,中國從加拿大進口大麥總值就激增5倍;而2020年9月到今年2月,中國從加拿大進口的煤炭總值也大增4倍。
至於棉花,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從澳洲進口的棉花雖減少,但從美國、巴西和印度的進口量卻大增,光是今年1月就分別從美國和印度進口價值超過2.7億美元和8900萬美元的棉花,創下近年來新高。
諷刺的是,除紐西蘭外,中國一向對「五眼聯盟」中的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近年來採取的圍堵政策十分感冒。而印度與中國更有長年邊界摩擦。但中國貿易制裁澳洲後,替代來源卻少不了「五眼聯盟」及印度等國家。
同時,澳洲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並未因貿易制裁而退縮。最明顯的例子是澳洲外長潘恩(Marise Payne)日前宣布取消維多利亞州與中國簽署的「一帶一路」協議;而澳洲國防部長杜登(Peter Dutton)25日更表示,澳洲「不應低估」與中國因台灣爆發衝突的可能,隨著中國威脅增加,澳洲軍方應把焦點轉到鄰近區域。
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首席經濟分析師拉賈(Roland Rajah)形容,中國進行的是「很明顯的經濟威逼行為」,不但沒有為澳洲經濟帶來太大衝擊,各行業都成功找到替代市場,反而讓澳洲的對中立場更強硬,自然無法對他國產生殺雞儆猴效果。(編輯:邱國強)11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