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如何把北京冬奥会当筹码?
2021-04-11T14:30:45.931Z
(德国之声中文网)《纽约时报》发表评论《北京冬奥会为我们带来应对习近平的筹码》,作者纪思道问: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是否应该参加一届存在种族灭绝行为的政府(按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说法)主办的冬季奥运会?
作者认为,中国政府对新疆的镇压并不符合通常说的种族灭绝,但确实符合国际公约的定义。至于北京奥运会,作者的底线是:运动员应该参加比赛,电视应该播放比赛,但是政府官员和公司不应插手。作者希望在北京的运动员能够利用一切机会来唤起人们对新疆或其他地方镇压的关注。
作者认为,奥委会曾试图禁止运动员使用人权符号和手势,理由是这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但这太荒谬了。奥林匹克历史上最著名的手势是1968年,当时短跑运动员约翰·卡洛斯(John Carlos)和汤米·史密斯(Tommie Smith)高举拳头,向黑人权利致敬;这一行为遭到多年的谴责,而现在他们被誉为道德领袖,并入选美国奥林匹克名人堂。明年穿“拯救新疆”或“结束种族灭绝”T恤的运动员可能会被奥运官员找麻烦,但总有一天,他们也会被视为英雄。
香港抗疫:自救模式源自对政府不信任
香港《端传媒》发表文章《学人对谈|袁玮熙 x 温健民:政治失效后,香港人是如何抗疫自救的》, 文章认为,疫情之下香港公民社会的角色,是近年林林总总社会自救的缩影。政治学者温健民说,"外国学者可能觉得对政府的信任很重要,但我们的研究告诉他们,当有一个很强的公民社会时,其实人们是能做到自救(self-help)的"。
政治学者袁玮熙认为,这种互助自救模式,和社会运动一样,都是源于不信任:政府"搞唔掂",或者是不会实际帮到我们,唯有是"我们"作为一个群体互相帮忙。这是一个长期发展来的,和社会运动相辅相成。因为建立了这样一个共同体,才会有这么多人走出来投身社会运动,而社会运动也会反过来影响人。
袁玮熙说,以目前的政治气候,很难像以往那样,有某些政治议题就爆发出来。但可能在大的疫症或者危机上,会重新呈现本身有的结构和模样。未必是政治事件,可能是一些特大公众事件。"未来可能也会有一些'黑天鹅'现象出现,我们突然就会重新看到香港应该有的样子。但会怎样变化,这真的是一个问号,我想大家都在摸索中。"
台海局势:人类已走出丛林社会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台海局势的"梅洛斯陷阱"》,作者黄维幸说,中美关系的死结,以及中美以及两岸人民无论对"修昔底德"或"梅洛斯"陷阱的焦虑,最根本的理由不在两国的任何一国是否能保持霸权。归根究底,两方的明说或潜在的假设和前提,是以相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败,强者生存"的生物丛林观点,误用到人类群体的关系。
文章说,人类既然已经成了世界村,经济,核武,生态,交通,信息,犯罪,难民,健卫,无一不是世界群体生存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这种关系无法以优胜劣败的竞争处理,道理与处理其他群体关系相同。世界村的成员不是敌人或竞争对手,而是在自我提升之中合作互助,共存共荣,共同创造人类群体的繁荣与和平的伙伴。繁荣发展,和平稳定,不靠压迫或战争,掠夺资源和权力。在这种文明的价值和结构之下,不必以军备和战争作为大国,也不必烦恼如何平衡 "合作"与"竞争"的所谓 "建设性的竞争战略"。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