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印度的“双重变异 “冠状病毒有多危险?
2021-04-27T10:40:45.063Z
(德国之声中文网)表层蛋白上,印度冠状病毒变体B.1.617呈现出两种基因突变:E484Q和L452R,这两个神秘数字揭示了其各自基因组改变的确切位置。
个别突变为人们所知已有一段时间。E484Q与E484K相似,后者此前已在英国、南非和巴西的变异病毒中出现;L452R则已在加利福尼亚变体CAL.20C中出现。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在印度,这两种突变首次同时出现,也因此常被称为印度 "双重变异"。
"双重变异 "并非导致戏剧性局面的唯一原因
其实,两种变异体同时出现这一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变异毒株也具有双倍的传染性或危险性——这还有待研究。到目前为止,还缺乏完整的数据,以能更可靠地评估印度双重变异病毒。
但无论如何,它只是造成印度次大陆灾难性局面的原因之一。目前,印度已有1700多万人确诊染疫,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感染国,而可能还有大量未报告的病例。该国已有近2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新冠。
最令人瞩目的是,同一时间发生的染疫病例太多——一天之内就有33·2万个确诊新病例,导致该国许多地方本已落后的卫生系统崩溃。很长时间以来,中央和地方当局对新冠大流行瘟疫的防治半心半意,很早就放松监管,甚至允许举行大规模活动。
逃逸免疫系统
一旦某种新形病毒找到逃逸我们免疫系统的方法,科学家们便称之为 "逃逸突变"。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指出,这些突变原则上导致 "抗体或T细胞中和能力减弱"。但关键在于,如何能确定这种减弱的实际强度。
对已经接种过疫苗的或已经康复的人,"逃逸突变 "也可能仍是危险的,因为,当事人对这种印度变种病毒的感染的保护能力也可能较弱。接种过疫苗的人是否也还会感染他人,对此,目前也不清楚。
不过,社民党健康专家和流行病学家劳特巴赫(Karl Lauterbach)在推特上提到了一项来自印度的新中和研究。根据该项研究,针对新变种B.1.617的现有疫苗应能有效。
劳特巴赫说,根据英国的一项新研究,接种疫苗能减少三分之二感染风险,而那些在接种疫苗后仍然染疫者,其病程严重的概率也降低了三分之二,它至少表明,当事人的传染性亦较低。
国际评估
即使考虑到印度目前面对的灾难性局面听上去有些嘲弄意味:到目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仍仅将印度变体B.1.617定义为 "被关注的变体"。
相反,英国变种B.1.1.7、南非变种B.1.351和巴西变种P.1则被定义为真正 "令人担忧",属于 "值得关注变种"。
在世卫组织看来,这些变种之所以" 值得关注 ",是因为它们更易传播、患者病况更严重、时间更长;是因为它们可以躲避免疫系统,而且,现有疫苗效力降低。
只不过,迄今,有关印度的新 "双重变异 "毒株的可靠信息极少,因此,世卫组织在重新评估数据后很可能将不得不调整其现有分类。
德国专家持乐观态度
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的病毒和细菌进化研究小组负责人内尔(Richard Neher)说:"我们尚不能从现在为数不多的观察结果推断出一个可靠的趋势,但应密切监测。“ 他指出,科学界对一些明显突变的病毒总体上还不太了解,"就此而言,我不认为B.1.617比其它变体更值得关注。"
上个月,柏林夏里特医院的病毒学负责人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也认为,无理由因印度变体而不安。他在北德电台专题播客节目中表示,为能以 "相对较小投入 "制约 "大多数免疫逃逸突变体",只需对下一代疫苗作 "轻微更新"。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