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财经新闻一周回顾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一周(3月29日-4月2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政治/外交】
--中国外交部宣布对美国、加拿大相关人员和实体实施制裁
中国外交部周六晚间宣布,针对美国、加拿大“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对中国新疆有关人员和实体实施单边制裁,决定对美国、加拿大有关人员和实体实施制裁。
--《焦点》美国谴责中国“政府主导”的攻击禁用新疆棉花企业的社媒运动
美国国务院谴责中国“政府主导”了一场社交媒体运动,攻击那些因强迫劳工问题而决定不使用中国新疆地区棉花的美国和其他跨国公司。
--英国首相约翰逊和美国总统拜登对中国针对制裁作出的反应表示担忧--声明
英国首相约翰逊和美国总统拜登对中国针对其官员遭受制裁作出的反应表示担忧。
--《焦点》美国需与中国达成谅解,否则世界将进入如一战前的危险时刻--基辛格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表示,美国必须与中国就新的全球秩序达成谅解,以确保稳定,否则世界将进入犹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危险时期。
--《焦点》美国USTR承诺将继续与严重贸易壁垒斗争,指中国令多个行业产能过剩
美国政府周三承诺将继续与严重贸易壁垒作斗争,这些贸易壁垒正在损害美国公司和农民的利益,并将中国列为造成多个行业产能过剩的“世界祸首”。
--《焦点》波音促美勿将人权与贸易混为一谈,承受不起失去中国市场的后果
波音周三敦促美国不要将对华贸易与人权和其他议题上同中国的争端混为一谈,并警告如果波音被挡在中国市场门外,欧洲竞争对手空中客车AIR.PA将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总统拜登称已邀请习近平和普京参加4月22日的全球气候变化虚拟峰会
美国总统拜登表示,美国已邀请中俄两国领导人参加今年4月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
--美国就针对中国等国的信息技术安全许可规则寻求公众意见
拜登政府表示,在制定旨在帮助企业遵守一项针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全面新规的许可或其他程序方面,希望获得新的公众意见。
--《焦点》尽管中美关系高度紧张,但中国恐难将减持美债作为武器--分析师
分析师和投资者表示,尽管中美贸易和地缘政治关系紧张,但随着外汇储备增加,中国不太可能很快大幅削减购买美国公债的规模。
--伊朗与中国签署25年合作协议,就此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和伊朗周六签署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以加强两国之间长期的经济和政治联盟关系。两国目前均受到美国制裁。
--针对新疆棉风波,中国外交部:希望有关企业“不要沦为某些政治势力的工具”
针对新疆棉风波,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希望有关企业在华经营合法合规,不要沦为某些政治势力的工具,更不要挑战中国民意。
--新疆政府回应H&M等涉新疆棉风波:企业盲目裹挟到所谓的制裁行动当中是不理智的
中国新疆自治区政府发言人徐贵相被问及中国民众因新疆棉花抵制H&M时表示,企业盲目的裹挟到所谓的制裁行动当中去是不理智的,不应将商业活动政治化。
--《独家新闻》投资人团体和基金就新疆人权问题向西方企业施压
一群有宗教和社会意识的投资者和一些基金,正就新疆涉嫌侵犯人权的问题,加大力度向西方企业施压。这突显出,在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之际,那些试图维持商业关系的品牌面临诸多挑战。
--陷入新疆棉花风波的瑞典H&M表示,对中国市场痴心不改
瑞典时装零售商表示,其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仍然坚定,并致力于重新赢得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此前该公司2020年有关新疆地区的评论在中国引发强烈反弹。
H&M财务长周三称,目前中国约有20家门店关闭。他还提到,预期现有供应链的乱局将会在未来数周造成部分出货不顺,但不认为会有任何实质影响。
--BCI上海代表处:坚定支持中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未发现新疆项目强迫劳动
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上海代表处周五表示,BCI全体中国地区的工作人员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再次郑重申明”,中国区项目团队严格遵照BCI的审核原则,从2012年开始对新疆项目点所执行的历年第二方可信度审核和第三方验证,从未发现一例有关强迫劳动的事件。
--《综述》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选举改革,设资格审查确保“爱国者治港”
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周二以全票通过改革香港选举制度,标志着中央决心落实“爱国者治港”。其中新修订后的立法会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将立法会议席扩大至90席,新增的选举委员会界别将占最多议席达40席;而经分区直选产生的议席,则由原来占一半即35席,减少至20席。
--人大委员长:随香港选举制度完善和实施,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将有效落实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周二通过香港选举制度改革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表示,随着香港选举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将得到有效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将显著提高,香港各种深层次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焦点》新冠溯源专家组获取原始数据遇困难,研究不够广泛--WHO总干事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赴中国实地考察的世卫组织新冠溯源专家组在获取原始数据方面遇到困难。
---中国-世卫专家组中方组长:中国没提供足够新冠溯源原始数据“这个假设不成立”
针对有关WHO新冠溯源专家组获取原始数据遭遇困难的评论,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梁万年周三表示,说中国没有提供足够的原始数据,“我以为这个问题的假设或者理论是不成立的。”
--数据库揭秘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研究
周三公布的一份贷款资料库研究显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贷款交易条件异常机密,且要求贷款人在偿还其他债权人之前须优先偿付给中国国有银行。
--《特别报导》调查马耳他高层腐败的记者遇害,资金线索延伸到了中国
路透发现,对马耳他高层涉嫌腐败指控的调查范围不断扩大,现已延伸到了中国以及中国一家国有电力公司对欧洲的一笔4亿美元投资。该指控首先是由被谋杀的记者达芙内·卡鲁阿纳·加利齐亚(Daphne Caruana Galizia)提出。
【经济】
--《焦点》中国3月官方PMI扩张加速,复苏持续一季度经济表现亮眼几成定局
得益于内外需求复苏和企业开工节奏的加快,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加快扩张步伐,分别升至三个月和四个月高位,预示着低基数和生产的持续复苏将促进中国一季度经济显著上升。
--中国数据:3月财新制造业PMI创11个月最低,但维持恢复态势业界乐观预期升高
中国两大PMI先行指标3月走势背离,因调查样本不同,官方制造业PMI升至三个月高点,而财新制造业PMI则逊预期降至11个月低位;尽管“一升一降”,但二者均保持在扩张区间,仍显示中国制造业总体维持恢复态势,业界对未来经济恢复和疫情控制充满信心,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大幅高于长期均值。
--《综述》时隔逾六个月云南瑞丽疫情再袭,清明、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恐蒙阴影
时隔逾六个月,与缅甸接壤的云南边境城市瑞丽再度因疫情来袭封城,确诊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均有缅甸籍,与去年9月同样由缅甸输入的疫情如出一辙。
--中国国常会:部署推进减税降费,预计全年新增减税超过5,500亿元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三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减税降费、落实和优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的减税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超过5,500亿元人民币。
--《综述》中国前两月工业利润延续改善同比增1.79倍,消费品行业元气待恢复
低基数叠加“就地过年”,推动中国今年前两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增1.79倍,两年平均增速亦超过30%,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延续快速复苏态势,预计未来几月工业企业利润将继续环比上行。
--中国国企:前两月利润总额同比增1.5倍,扣除低基数因素后增10.2%--财政部
中国财政部最新公布,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5,489.4亿元,同比增长1.5倍,扣除低基数因素后增长率为10.2%。
--中国商务部:苏伊士运河堵塞影响部分企业交收货,对中国外贸影响短期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周四表示,近日发生的苏伊士运河堵塞影响了中国部分企业交货、收货,但总体看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是突发的、短期的、局部的。
--中国和朝鲜准备4月恢复贸易活动--日经
日经报导称,中国和朝鲜准备4月恢复贸易活动。
--中国企业考虑进口羊毛的替代来源,以减少对澳洲的依赖--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导,受到中澳双边贸易关系不睦和疫情打乱物流的影响,中国企业正在寻找羊毛的进口替代来源,以减少对澳大利亚羊毛的依赖。
--欧盟对中国铝生产商开征21.2%到32.1%的反倾销税
欧盟官方日志表示,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铝产品征收关税,此前有调查显示中国铝产品以不公平的低价出售。
--中国政治局: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周二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中国中部地区发展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中国财政部:对集成电路线宽小于65纳米的逻辑电路等生产企业免征进口关税
中国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再加力,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对集成电路线宽小于65纳米的逻辑电路、存储器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等免征进口关税。
--打通堵点加快培育中国新型消费,限制平台垄断及不正当竞争--发改委
促消费尤其是新型消费仍是中国扩内需稳经济的重要手段。上周中国28部门联合发布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后,发改委周四发布政策解读,旨在打通新型消费领域的一些短板和痛点难点,包括限制平台垄断、不正当竞争等。
--中国发改委、工信部部署钢铁去产能检查,重点压减落后粗钢产量但不“一刀切”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以及粗钢产量压减工作,重点检查2016年以来各有关地区钢铁去产能工作开展及整改落实情况;2021年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粗钢产量,避免“一刀切”。
--“十四五”末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超50%,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碳中和目标将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国家能源局官员表示,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将有大幅度提升,预计到“十四五”(2021-2025年)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中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左右。
--中国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平行线路,既有利用率不足80%原则上不得新建
中国国务院周一转发国家发改委等文件,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新建铁路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实施,规划内项目不得随意调整功能定位、建设时序和建设标准,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开工建设。
--中国3月百城房价同比涨幅续扩,料更多城市加大信贷管控--中指院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百城房价指数显示,3月新建住宅均价环比升幅持稳于0.20%,同比涨幅则续扩至4.07%;二手住宅均价同、环比涨幅亦较上月扩大。整体看,政策环境将仍偏紧,后期或有更多城市加大住房信贷管控力度;随着调控效果进一步显效,预计热点城市房价或更趋平稳。
--《分析》非洲猪瘟再起重创中国北方养猪业,南方拉响警报
行业消息人士和分析师称,今年爆发的一波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中国北方养猪行业的种猪数量至少下降20%,损失程度超出预期,并令人担心南方养猪业可能受到进一步冲击。
--中国人社部专家:延迟退休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幅度、弹性逐步实施到位
中国人社部专家最新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称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一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金融】
--中国央行:防控金融风险不能有丝毫懈怠,发挥好金融委地方协调机制作用
中国央行日前召开2021年金融稳定工作视频会议称,当前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但外部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潜在风险挑战仍然存在,防控金融风险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不断增强处置风险的主动性和协同性,发挥好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的作用。
--中国央行:保持LPR在合理水平利于稳住货币供应的“锚”,美联储政策调整影响小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称,作为信贷市场的基准利率,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发挥了调节信贷供求,进而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作用,保持LPR在合理水平有利于稳住货币供应的“锚”。
--中国央行官员:境内金融市场面临震荡风险,中低资质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高
中国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波动较大,外部冲击下境内金融市场面临震荡风险,中低资质和高杠杆中小房企违约风险较高,下一阶段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进入常态化阶段。
--中国央行副行长:已决定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中国央行副行长刘桂平称,已经决定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做好风险防控。
--中国央行官员:数研所与香港金管局就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进行测试
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称,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管局就数字人民币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跨境使用进行测试。
--中国货币政策不存在急转弯问题,中长期看人民币处于升值趋势--原央行官员
中国央行原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表示,去年中国货币政策就没有大水漫灌,今年货币政策也不存在急转弯的问题;防范风险和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不能通过所谓收紧货币政策来进行,目前几乎没有理由收紧货币政策。
--中国央行:所有放贷机构均需明示贷款年化利率,成本应包括利息及相关费用
中国央行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均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中国央行:优化债市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服务,对境外机构建立严格的看穿机制
中国央行发布通知称,进一步优化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服务,在依法合规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的同时,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建立严格的看穿机制。
--中国央行3月开展64.4亿SLF操作环比增近九成,规模仍偏低跨季无压力
中国央行公告称,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3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64.4亿元人民币,虽环比2月增近九成,但仍属偏低水平,显示跨季无压力。3月SLF操作中,七天期35亿元,一个月期29.4亿元。
--《焦点》中国绿色债券发行引领全球风潮,但前路恐非一帆风顺
在全球绿色债券发行热潮中,中国在第一季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发行地,不过分析师多表示,中国恐怕还要拿出更多作为,才能吸引投资人资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21万亿美元碳中和计划。
--《综述》中资大行去年净利微增扭转上半年颓势,疫情冲击波仍挑战资产质量
得益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举措,中国经济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出现恢复性增长,中国国有大型银行盈利情况亦逐步好转,全年净利润增速均呈现小幅正增长,扭转去年上半年创纪录的两位数负增长颓势。
--《图表新闻》中国五大行去年净利增速创四年新低,不良率攀升
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最新出炉的业绩报告显示,其2020年全年净利润增速悉数转正,一改年中双位数负增长态势,但年度增速则创2016年以来新低。
--中国及巴西央行环保程度居全球之最--倡议团体
一倡议团体表示,中国央行的环保程度为全球之最,其次则为巴西央行,表现优于富裕国家,主因这两国央行采取对环保项目提供低息贷款等明确措施。
--《综述》中国三部委出击阻断经营贷违规入楼市,助力实体经济恢复增长
在中央决定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延期两项普惠金融政策的同时,中国银保监会、住建部和央行联合发文,防止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从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信贷需求审核和贷款抵押物管理等方面切入,并要求各地5月31日前完成专项排查。
--《特写》中国地方AMC“疯抢”首批个贷不良包,欲借此锻造团队实现弯道超车
广投资管副总经理彭勃称,“但从长远考量,如果能够率先实现数据打通,锻炼了队伍,率先培养出第一批能够从地方AMC(资产管理公司)角度出发真正做个贷不良的人,这些都是无价的。”
--中国影子银行活动今年料进一步收缩,经济体系杠杆率将逐渐稳定--穆迪
穆迪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影子银行活动减少,逆转了前三个季度的增长趋势。2021年预计影子银行规模会继续下降,原因是监管机构将回归经济支持政策正常化,并侧重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
--中国央行:坚持“几家抬”思路,运用信贷、股权、债券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国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发文建议,下一阶段,要继续坚持“几家抬”的思路,准确把握中小微企业自身的客观规律,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市场化原则,组合运用信贷、股权、债券三种方式,推动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扩面、增量、降价、提质、防风险”。
--中国银保监农村中小银行监管部主任郭鸿涉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中纪委
中国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称,银保监会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部主任郭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固定收益】
--《焦点》中国国债确定10月“入富”,债市将迎巨资涌入
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周一正式确认中国国债今年10月将纳入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GBI),为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流入中国债市铺路。
--投行观点:中国国债“入富”将吸引1,313亿美元资金流入--瑞银
瑞银证券中国利率市场策略分析师夏愔愔表示,富时罗素宣布将从今年10月起将中国国债正式纳入富时世界政府债券指数(WGBI),这次富时罗素公布的权重在之前估计的区间之内,按照5.25%的权重,资金流入规模将在1,313亿美元左右。预计到今年年末,境外机构在国债市场的占比可能超过11%。
--《焦点》中国信用债顶层设计“大一统”步伐加快,市场化与防风险料一箭双雕
在违约风险难言缓和之际,中国信用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两项顶层设计“大一统”步伐加快,助力推动信用债市场化定价道路上更进一步时,对有效防范频出的信用风险亦有望一箭双雕;多管齐下补齐制度短板离建立一个定价合理、层次分明的信用债市场或为时不远。
--中国将自周一(29日)起取消债务融资工具强制评级要求--NAFMII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发布通知,周一(29日)起,取消债务融资工具强制评级,在申报环节不强制要求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报告,发行环节取消债项评级报告强制披露要求。
--《图表新闻》中国3月地方债发行月增逾七倍,全年压力不减4月或迎首个高峰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结束后,中国3月地方债发行大幅放量,全月发行规模超4,70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逾七倍,并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今年“提前批”地方债缺席,新增专项债则仅比去年少约千亿,预计二季度开始地方债发行将进入井喷期,4月或迎来首个高峰。
--中国首季488只债券主体评级遭下调同比暴增近两倍,创14年同期新高--报载
近日监管机构出手规范债券评级,21世纪经济报导报导,包括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等在内的六家境内主要评级公司第一季至今进行了至少49次评级下调,创下2007年以来同期最高,下调涉及488只债券的主体,相比去年同期暴增174.2%。
--中国华夏幸福新增近56亿债务逾期,累计已达372亿元仍在协调展期事宜
陷入债务泥沼的中国房地产商--华夏幸福公告称,因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近期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55.95亿元人民币,含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形式。
--中国冀中能源集团累计兑付本息647亿元债务压力基本缓解,拟加快转型升级
此前债务负担沉重的中国冀中能源集团最新表示,自去年7月份市场化发债受阻以来,九个月内累计兑付61只债券本息647.43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截止3月29日,该集团本部存量债券尚有170.5亿元,兑付时间持续至2024年,密集兑付的压力基本得到缓解。
--山西焦煤集团发行20亿公司债,为今年山西煤企市场化发行首单交易所债
继去年永煤违约后山西、河北等地方煤企融资一度受阻。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最新公告,3月30日山西焦煤集团公开发行20亿元人民币面向专业投资者的公司债券,为今年山西煤炭企业非包销完全市场化方式发行的首单交易所债券。
【外汇】
--去年第四季美元在全球外储占比降至25年最低,人民币占比连升四季--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降至25年来的最低水平。
--《焦点》一季度美元大涨看空预期渐修正,4月人民币料阶段性偏弱先看6.6
随着美元不断走高,3月人民币兑美元收贬1.49%结束九个月连升,并创下19个月来最大月度跌幅。市场人士预计,4月人民币表现将阶段性偏弱,短期有较大可能考验6.6关口,不过整体调整幅度和节奏或平缓。
--《市场洞察》美元前景仍看涨,人民币或迎来“补跌”行情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至上周五已全部回吐年内涨幅,周一开始跌幅有所扩大,但横向比较人民币仍表现偏强,究其原因仍是结汇需求导致的汇率偏强;若后续美指继续偏强,客盘结汇需求也可能逐渐转为观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人民币偏强走势也将发生改变。
--中国外管局将QDLP试点扩容至广东全省,试点额度为50亿美元--官媒
中国官方媒体证券时报报导,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在广东省(不含深圳)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试点额度为50亿美元。
--中国外汇:2月服务贸易逆差47亿美元创新低,旅行逆差亦降至历史低点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1-2月服务贸易逆差136亿美元,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865亿美元。
--中国外汇:推动外汇交易监管全覆盖,提高域外监管执法的能力--外管局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表示,外汇管理要秉持支持金融创新和维护金融安全并举的理念,从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上发力,平衡好创新和监管的关系。要推动推动外汇交易监管全覆盖,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同时完善平台经济领域跨境金融活动监管。
--中国外管局:经常帐户顺差料继续处于合理区间,跨境资本流动延续总体均衡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五发布《2020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称,2021年预计经常帐户顺差继续处于合理区间,跨境资本流动延续有进有出、总体均衡的态势。
--离岸人民币:2月香港人民币存款按月跌4.6%,跨境贸易结算额为四个月最少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布数据显示,今年2月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按月减少4.6%至7,610亿元,结束此前连四个月升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亦下跌24.1%至4,411亿元,为四个月最少。
【证券/行业】
--《独家新闻》中国考虑设立新证交所,吸引海外上市中企回流--消息人士
两位知情人士对路透表示,中国正在考虑设立一个新的证券交易所,以吸引海外上市中企回流,并提高国内股市的全球地位。
--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4月6日正式实施两板合并
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日前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深交所发布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业务通知及相关规则,明确合并实施后的相关安排,于4月6日正式实施两板合并。
--中国公募基金去年盈利近2万亿同比增近70%,今年首季新基金募资超万亿--报载
上海证券报报导,中国公募基金2020年年报披露完毕,去年整体盈利达到1.98万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17万亿元增长了近70%;受益于2020年A股的结构性行情,头部基金公司显著领跑。
--中国国资委:国务院批准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
中国国资委公告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华为轮值董事长:今年对来自于中国以外地区的收入预期“乐观”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周三表示,2021年对于来自于中国以外地区的收入是做“乐观”预期的,并相信华为系列的手机依然会保持市场领先者的地位。
--小米未来10年拟投资100亿美元造车,董事长雷军称“公司亏得起”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宣布,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有关业务,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投资额将达100亿美元。
--中芯国际去年净利同比猛增1.4倍,料美出口管制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最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公布2020年业绩,去年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5%。不过公司表示,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可能会对其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3月伊朗石油进口量料将再创新高,OPEC产量政策面临考验
根据贸易商和分析人士,中国3月将再次涌入大量便宜的伊朗石油,数量胜过其他来源的原油,抑制中国对其他石油供应国的胃纳。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中国强需求促煤电逆势增长,应推更激进清洁能源计划和能效政策--Ember报告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主要举措渐次推出之际,全球智库Ember发布最新全球电力评论,指出中国是去年唯一燃煤发电量显著增长的G20国家,因电力需求增长远超新增清洁电力供应能力。
--《图表新闻》中国稀土价格持续上涨,受缅甸供应和环保核查担忧推动
用于涡轮制造和电信行业等许多领域的稀土价格已经涨至近十年高位,而中国即将展开的环保核查和缅甸供应担忧将给涨势平添新动能。
--《分析》一片火热:中国制造业荣景下热轧卷板业料赚得盆满钵盈
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一线钢板厂商料将迎来获利高峰,因2021年全球制造业及商品需求涌现一波疫后复苏,且减排行动料将导致成本较高的对手遭到淘汰。
--中股业绩:贵州茅台去年实现净利467亿同比增13%,拟现金分红242亿
中国白酒行业龙头企业、同时也是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贵州茅台发布业绩报告,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3%。
--中国恒大致力降债冀明年底前达“三条绿线”,向多元产业+数字科技转型
中国大型房企--恒大集团宣布的去年业绩倒退,公司未来将致力减债,目标2022年底前达到“三条绿线”;此外,公司正向“多元产业+数字科技”转型,并通过引入战略投资或分拆上市,实现权益增长推动负债结构的优化。
--中港股业绩:万科2020年净利415亿元同比增6.8%,净负债率大降16个百分点至18%
中国大型房地产企业--万科公布业绩,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净负债率则为18.09%,较上年末下降15.78个百分点。
--《独家新闻》德国大众在华合资企业将从特斯拉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消息
三位知情人士对路透表示,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一家合资企业已同意从特斯拉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以帮助满足当地的环保规定。
--中石化拟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港股盘中涨幅扩至6%
中国石化称,公司将加快推能源转型,积极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跨越式发展,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中国闻泰科技拟24亿收购欧菲光两项资产,能否与“苹果”再续前缘存不确定性
中国闻泰科技公告,拟以24.2亿元人民币的总价,收购苹果(Apple)供应商欧菲光旗下两项资产。不过目标资产需待交易完成后通过特定客户审厂后才能重新获取订单,最终能否取得订单仍存在不确定性。
--比亚迪2020年净利增长162%至42亿,预告今年首季将至少再劲增近八成
“股神”巴菲特青眼有加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发布业绩报告,2020年实现净利润42.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27%。
--中国恒大旗下房车宝拟引入弘毅等17名投资者共约164亿港元,为上市铺路
中国大型房企--恒大集团称,旗下房车宝引入弘毅投资、中信资本等17名投资者,投资总代价为163.5亿港元,为未来上市而舖路。
--华为全资入股深圳讯联智付,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布局未来金融服务
中国科技巨头--华为近日全资入股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继小米后又一家拥有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业内分析称,华为此举不仅瞄准了支付业务,还包括华为钱包以及背后整个金融服务生态系统。
--哔哩哔哩香港第二上市首日开盘破发,较招股价低2%但高于美股收市价
中国视频平台哔哩哔哩港股首日挂牌开盘价报790港元,招股价则为808港元。
--字节跳动考虑安排抖音去纽约或香港上市--消息人士
两位知情人士称,字节跳动正在洽谈其短视频应用抖音去海外上市的可能性,上市地点可能是纽约或香港。
--腾讯支持的联易融香港IPO将筹集10.2亿美元--消息人士
两位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表示,腾讯支持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联易融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香港首次公开发行(IPO)定价将为每股17.58港元,略高于指导区间的中点,最多筹集10.2亿美元。
--吉利控股集团称,沃尔沃汽车将研究包括IPO等各种资本市场选项
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表示,旗下沃尔沃汽车将会研究各种资本市场选项,包括可能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及股市挂牌。
--中国吉利集团将在广州成立新航天公司,发展卫星通信技术
地方政府称,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计划在广州成立一家商业航天公司,以发展卫星和通信技术。
--腾讯音乐宣布1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为该公司最大回购规模
中国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宣布1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规模为公司最大。就在几天之前,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对在美上市外国企业采行多项更严格举措。
--中国滴滴出行将在南非开始提供叫车服务
由软银集团支持的中国滴滴出行周一表示,将在南非开普敦开始提供叫车服务。
--阅文集团寻求拓展北美业务,不排除与Netflix等平台合作
从腾讯分拆的电子书业者阅文集团一名高管告诉路透,该公司正寻求拓展北美业务,试图把握本土市场以外对阅读内容的旺盛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