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连四周滚动对冲 海外起风浪国内政策“锚”定不动
路透上海4月2日 - 自3月起,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每日逆回购规模盘踞在百亿未动,并连续四周完全对冲到期,即使如此,季末资金面仍安之若素。业内人士称,4月是缴税大月,加上地方债发行提速等原因,流动性压力增加是大概率事件,需求增加有望打破央行“一马平川”的操作模式,转为灵活调整。
另外,美债收益率不断攀升,美联储(FED)加快退出宽松预期加重,而对中国来说,经济复苏提前起步,超宽松货币政策亦早结束使命。现有环境下,中国货币政策正按自身节奏回归正轨,受海外风向变动影响十分有限。
东北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康称,国内政策走向基本还是以自身因素为主,“国内经济最好的时间应该是一或二季度,面对后期经济活动可能的回落,央行不太可能动用总量政策工具,政策调整方式应该还是轻总量重结构,轻货币重信用。”
春节后的企业加快恢复生产,带来中国制造业的明显景气回升,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超预期升至三个月高位,表明经济恢复的动力在增强,不过原材料、人力和物流等要素成本上升等企业面临的问题仍值得关注。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周四表示,作为信贷市场的基准利率,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发挥了调节信贷供求,进而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作用,保持LPR在合理水平有利于稳住货币供应的“锚”。
另外,近期随着美债收益率攀升,市场预期美联储或加快退出宽松步伐,从而对新兴经济体产生负面影响。孙国峰指出,无论是去年美联储推出大规模货币刺激政策,还是未来连续调整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影响都是比较小的。
以下为中美10年国债收益率及利差曲线:
一资深市场人士表示,鉴于中美两国经济运行态势、货币政策目标差异很大,加之中美利差对人民币汇率保护充分,美债收益率上行对国内政策利率预期影响不大。政策工具使用方面,未来一段时间不会动用调整政策利率、全面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大招”。
“央行将主要通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MLF操作等方式,及时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以体现货币政策操作边际上的松紧变化。接下来,这种边际调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物价、房价以及就业市场走势。”该人士指出。
**4月操作料价持稳但量有突破**
3月至今,央行在公开市场已连续25日将逆回购操作规模锁定在100亿元,并且连续四周完全对冲到期。业内人士称,从价上讲,逆回购利率持平显示央行在向市场释放政策利率稳定的信号;量的方面,连续小幅操作则表明央行认为当前短期市场利率应处于合意水平。
展望4月,市场对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和LPR等政策利率持稳预期依旧十分强劲;逆回购和MLF操作规模等操作量则会随流动性需求而灵活调整。
陈康指出,一季度央行回笼资金后,估计超储率回落到了1.6%左右,4、5月份超储的消耗规模大约在每月5,000亿左右,“若央妈不加大投放,超储率会向1.1%走,这个超储率明显偏低了,所以央行必须要(多)投放资金,节奏就很重要了。”
以下为央行公开市场单周资金流向图表:
上述市场人士并称,除地方债提速、缴税大月、财政支出小月等原因令资金面存在一定收紧趋势外,物价上行趋势将进一步确立,以及就业数据走势也意味着,后期货币政策操作存在边际收紧的可能,4月市场利率有可能小幅上行。
但考虑到当前消费仍然较弱、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较大,以及疫情存在不确定性等原因,基本可以排除4月货币政策操作大幅收紧的可能,市场利率升幅将较为有限。
中国3月地方债发行大幅放量,全月发行规模超4,700亿元,环比增逾七倍,并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今年“提前批”地方债缺席,新增专项债则仅比去年少约千亿,预计二季度开始地方债发行将进入井喷期,4月或迎来首个高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