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T08:37:40Z

路透北京4月12日 - 中国3月CPI和PPI同比涨幅均超预期,尤其PPI创下逾两年半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上周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引发市场热议,有观点认为通胀升高将加快央行收紧货币的步伐。

资料图片:2020年9月,北京,顾客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内购物。REUTERS/Tingshu Wang

不过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不应过度解读高层会议内容,尽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PPI快速上行,但PPI并非央行货币政策的决策变量,考虑到CPI尤其核心CPI仍处低位,中国货币政策预计料保持稳步回归常态的总体基调,重点还是支撑经济温和复苏。

事实上,上周金融委会议也强调了要保持政策连续、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放水养鱼”助企纾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五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也再度强调政策不“急转弯”,要做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力度不减。

对应在央行每日公开市场操作上,单日百亿逆回购操作仍纹丝不动,3月初至今逆回购操作量已经连30日为100亿元人民币,跨季前后平静如水的资金面亦与央行调控步调一致。

“高层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原因在于:上游涨价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实质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其保持关注,甚至采取措施调控大宗商品价格,以支持实体经济,”太平洋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曦称。

他指出,按照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保持物价稳定、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意味着央行应当紧货币、加息,3月PPI同比超市场预期、达到4.4%的高位,部分观点认为更加强化了紧货币、加息可能性,“上述观点可能并非当前中国政策层意图。”

在上周五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和公司代表也提出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很大”;李克强则表示,要“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还要实施好结构性减税、落实支持小微各项措施、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体等。

中国上周五公布,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4%,略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0.3%;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4%,远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3.5%,并创下2018年7月以来最高。

“当前PPI快速攀升主要由输入型通胀所致,结合核心CPI等指标,可以观察到当前国内的总需求仍在温和复苏进程中,在这种情况下,预计货币政策仍会保持稳定性、连续性,稳步回归常态的总体基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评价称。

他认为,政策重点还是支持经济的温和复苏,例如两项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期限延长至今年底等。而对于PPI快速攀升,可能侵蚀部分中游行业的利润空间,影响相关企业正常有序生产的问题,可能会采取更加针对性的结构政策去调节。

“政策层关注通胀、大宗,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并不是为了对抗通胀、大宗商品,而加剧实体经济负担,”陈曦表示。

**涨价开始扩散**

受国家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等影响,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环比上升2.7个点,至69.4的逾四年高位;出厂价格指数升至59.8创逾五年高位。

相关行业价格承压有所加大。甚至有企业因为上游涨价太快。反而停产。

“当下或与2016年底相似,涨价接近半程,全产业链价格基本见底,但尚未有行业触及本轮涨价顶点,不足的是一般消费和服务价格尚未开始修复,”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称。

她指出,对中上游企业而言,PPI生产资料同比仍在冲刺阶段。对下游企业而言,消费品价格基本实现触底反弹,但部分行业涨价仍局限在龙头,性质也多是对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应对。她维持涨价开始扩散的判断,认为涨价传导的下一个环节应是看到一般日用品的全面提价。

不过中国PPI和CPI已经“脱钩”许久,在缺乏需求侧刺激的前提下,PPI向CPI传导的力度很弱。

张瑜预计2021年中国CPI中枢在1.3%附近,上半年CPI呈单边上行,下半年或陷入震荡,年中高点或触及2%左右;PPI同比上半年将继续保持上行,直至5月达到高点,大概率在6%附近。

“通胀整体上不会掣肘货币政策,尤其是在7月中共庆祝建党100周年之前,这段时间里更需要稳定;但核心CPI上升和PPI即将突破5%,可能重塑通胀预期并点燃市场忧虑,需要关注此类风险,”花旗集团在研究报告中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