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三度“续签”缓释不良风险 但中小行仍承压
路透北京4月13日 - 为助力小微企业“熬过”疫情寒冬,中国决策层去年以来三度“续签”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这一定程度上缓释了相关贷款的不良风险,因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复苏,小微企业活力得以恢复。
目前,国有大行普惠小微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办理量逐步下降,部分银行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且存量风险已得到释放;但对于客户资质更下沉的中小银行而言,相关资产质量仍承压,因小微企业今年开始面临综合成本上升等新难题,削弱其盈利前景。
“随着(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延长和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导向,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的不良率确实消化掉了不少。”一位银行业分析师称。
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去年底仍有较多行业未从疫情中恢复,如果政策不再延续,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可能出现不少坏账;但当前政策延至今年年底,给予尚未恢复的行业较长缓冲期,相关贷款的不良风险得以消化。
而从国有大行的情况来看,相关贷款风险部分已在去年提前释放,只有少量小微客户申请延期。
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此前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指出,随着疫情好转和经济加快恢复,存量延期还本付息贷款逐步恢复正常,风险正在有序释放。一方面,新增量在减少,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工行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办理量逐步下降,目前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另一方面,存量在好转。截至2020年末,工行正常类公司延期还本付息贷款中很大部分已恢复至原有计息方式,开始正常计息。
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亦表示,得益于经济好转、企业生产经营的恢复,“虽然给了继续延期到年底的政策,但我们通过监测发现,这些客户申请延期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都可以保障到期还款,少量的申请延期。”
标普全球评级资深董事胡旸瑞对路透表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3.5%,且基本上已经被归类为正常贷款,“得益于更高的盈利和公司治理能力,国有银行上述比例显著低于行业水平。”
去年3月中国出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当时将中小企业贷款偿付期延长至2020年6月30日,涉及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到期的贷款,其中包括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考虑到经济复苏尚未稳固,该政策于2020年6月、12月两次延期。今年3月下旬,国务院宣布把现有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相关的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再延期至年底。
截至2020年末,中国累计对6.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全年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目标。
**中小银行仍有压力**
去年6月,中国央行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周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项直达工具的出台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让小微企业能够生存下去。
“这实际上是降低了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和规模。”他称。
但穆迪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小微企业借款人内在的资产风险不会仅仅因为延期偿付贷款而消失。
“农商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占比较高,如果此类贷款资产风险上升,那么农商行的压力相对会较高。”穆迪银行业分析师李燕对路透称。
报告数据显示,区域性银行 (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 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比重相对较高。截至2020年底,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所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平均在10%左右,而农商行的占比超过25%。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王一鸣近日指出,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经营面临新的困难,如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挤压盈利空间,经济恢复带来市场利率上行和用工成本上升,均推高企业综合成本。
“小微企业盈利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亏损面仍然较大,”他称,因此,需要完善和落实行之有效的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工具,包括新的结构性减税,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完)